建筑工程测量方案

一、工程建设概况

万茂城项目(万茂华府) 工程名称 建筑面积(㎡) 层数 基础类型 结构类型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 耐火等级 防水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A#公寓楼 26792 -1/27 筏板基础 框剪 二级 7度 一级 I级 50年 B#公寓楼 30300 -1/30 筏板基础 框剪 二级 7度 一级 I级 50年 C#公寓楼 24301 -1/22 筏板基础 框剪 二级 7度 一级 I级 50年 11# 12# 13# 14# 20361 -1/33 筏板基础 框剪 二级 7度 一级 I级 50年 15# 20361 -1/33 筏板基础 框剪 二级 7度 一级 I级 50年 16# 17# 18# 23694 -1/33 筏板基础 框剪 二级 7度 一级 I级 50年 20361 19530 21420 -1/33 -1/31 -1/34 筏板基础 框剪 二级 7度 一级 I级 50年 筏板基础 框剪 二级 7度 一级 I级 50年 筏板基础 框剪 二级 7度 一级 I级 50年 20658 18645 -1/33 -1/33 筏板基础 框剪 二级 7度 一级 I级 50年 筏板基础 框剪 二级 7度 一级 I级 50年 淮南市谢家集区南经十四路与南纬五路交叉口东北角 中青旅(集团)淮南投资置业有限公司 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勘察单位 淮南市淮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三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建筑大学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14-2011) (3)《水准仪检定规程》(JJG425-2003) (4)《钢尺检定规程》(JGJ4-2015)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7)测绘单位提供的定位点 (8)总平面定位图 三、编制说明

为了保证建筑物轴线及梁、柱等位置的准确性,确保建筑物的垂直度和楼层高度,确保测量工作的高效率,高精度,本工程的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进行测量控制。

1

高程控制网采用分级布网的原则,先高精度、后低精度。首级控制采用国家四等水准测量,闭合水准线路,作为工程测量的依据;沉降观测水准基点联测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闭合水准线路,作为沉降观测的依据;沉降观测采用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符合水准线路。

四、本工程测量的技术特征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最高楼层为34层,所以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本工程占地面积大,而基坑周边场地狭窄,标高高差大,给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控制点的保护造成较大困难。 五、施工准备 1、人员培训

施工前,由项目总工组织项目部技术工程师、测量人员认真学习测量规范、规程,熟悉各种位置的测量、测设方法。并对本工程的测量进行交底,明确测量要求,并对本工程的各部位测量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测量作业的要求如下:

(1)严格执行审核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步步校核,坚持自检、互检、交叉检的制度,合格后由技术工程师验线。

(2)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3)测量记录要及时,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清楚、原始依据正确。 (4)测量结果现场标识要统一、明确,确保不让现场任何相关人员误解。

(5)测量计算的基本要求:依据准确、计算有序、方法科学、步步校核、结果可靠,记录中数字的位数反映观测的精度。

(6)测量人员必须明确为工程服务的目的,对按图施工和工程进度负责。工作必须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测量人员必须要虚心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发扬开创进取的创新精神。 2、职责划分

(1)测量小组负责从测绘单位接收导线控制点(具体见总平面定位图)。施工现场控制网的建立、楼层控制线投测、标高引测、沉降观测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测量工程师还负责对项目计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维护及检测。

(2)施工员根据测量小组给定的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的控制线,梁的位置线和预留、预埋位置线。

(3)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项目质检员负责对施工员所施测的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详细复核。

(4)每楼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项目内部复核完成后,由测量工程师完善相关测量记录后进行报验。

2

3、图纸阅读

测量必须以图纸为依据,在测量作业前必须熟悉图纸,对施工图中每一结构的形状、尺寸、位置都要了如指掌。同时,对于工程施工中,由项目部资料员负责将工程的设计变更、洽商及时送测量组,测量人员对变更内容需仔细查对,并将变更内容标识到图纸上,施工现场按变更后的放线。 4、测量基准点的校核及保护

本工程的定位根据勘测院提供的标准点定位控制坐标点及水准坐标点为依据。使用前,为保证建筑定位依据点的准确可靠,需对基准点进行内业核算与外业校核,无误后将基准点保护好,由于机械、地下水等的影响要经常复核保证规范的要求。 5、测量的准备工作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和测量规范的熟悉、测量基准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及检定、测量方案的讨论。

(1)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1)测量工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各项规定;

2)测量员在放线前必须仔细阅读图纸,了解实际意图,校对图纸,对图纸上的疑点必须向技术负责人请示,经技术负责人解释清楚后,方可进行施工测量;

3)校核红线桩(定位点)水准点;

4)严格执行审核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步步有校核,坚持自检、互检制度。合格后交主管人员验收;

5)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6)测量记录要求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记录中数字的位数反映观测精度,如水准读数应读至毫米;

7)所有的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8)测量人员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测量工作必须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 (2)工程重难点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1)认真阅读各专业图纸,检查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熟悉测量规范对施工测量的要求,确保施工测量的质量;

2)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交接和校核,并做好记录;

3)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进行初步调配,并对下列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