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 2.岗位分析的概念和原理: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人事规范的过程。
3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确定岗位任务、范围、流程、工作对象和权限等。2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3编写工作说明书和岗位规范。
4、作用:1、招聘、选拔、任用合格人员奠定基础。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是工作岗位评价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重要步骤 5、工作岗位分析信息主要来源:1、书面资源2、任职者报告3、同事的报告4、直接的观察
6、岗位规范概念: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7、内容:岗位劳动规则 (时间规则、组织规则、 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定员定额标准(编制定员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标准、产量定额标准或双重定额标准 )岗位培训规范、岗位员工规范
8、工作说明书:基本资料、岗位职责、监督和岗位关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工作权限、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时间、资历、身体条件、心理品质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绩效考评
9、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1.涉及内容:交叉2.主题不同:岗位规范是工
作说明书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3.结构形式:工作说明书多样化 岗位规范标准化
10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调查阶段: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总结分析阶段
11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步骤:1、全面进行岗位调查、起草草稿2、组织专家、部门主管及岗位任职者修改、订正(科学性、可靠性、可行性)3、审核批准,颁布执行
12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基本原则:因事设岗(因人设事,因人设岗) 13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 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岗位工作满负荷;岗位的工时制度;劳动环境的优化 14.工作扩大化: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工作丰富化: (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提高岗位的工作效率;增强员工在生理、心理上的满足感)(任务多样性;任务意义;任务整体性; 自主权; 信息的沟通和反馈)
15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目标;劳动者生理心理需要(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 、人事相宜 )
16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程序分析(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动作研究 17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18企业定员的原则: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定员必须以精
简、高效、节约为目标;(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提倡兼职;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 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劳动者基本状况,工作岗位分析)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19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1.定员标准水平科学、先进、合理2.依据要科学3.方法要先进4.计算要统一5.形式要简化6.内容要协调
20制度化管理的特征: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确定岗位在企业中的地位,形成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并管理;实施制度化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以制度管理人
21制度化管理的优点: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制度化管理以理性分析为基础;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22制度规范的类型1、企业基本制度2、管理制度3、技术规范4、业务规范5、行为规范
23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1、说明建立本项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对于涉及部门和人员责任和权限作出具体的规定3、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4、解释和说明制度设计的依据和理论5、详细规定人力资源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6、对管理制度使用的资料和报告提出具体要求7、对活动结果应用的原则和要求8、对执行部门和人进行表彰和管理9、对活动中涉及员工权利义务、程序 、办法详细规定10、其他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
24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1、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合理性2、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准确性3、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可比性
25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1、注重内外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
线,基准线、预警线、控制下线。定期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市场调查.关注消费者物价指数)2、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3、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
26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
27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作用:达成人工成本目标的手段;降低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途径防止滥用管理费用的保证
28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 及时性、节约性、适应性、权责利相结合 29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程序: 制定控制标准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 差异的处理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
1.内部招募的特点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 缺点:造成组织内部矛盾;抑制创新 2外部招募的特点:1、优点: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招聘一流人才、树立形象的作用2、缺点:筛选难度大、时间长、进行角色慢、成本大、决策风险大、影响积极性
3选择招聘渠道主要步骤1、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2、分析潜在应聘人员的特点;3、确定适合的招聘来源;4、选择适合的招聘方法
4招聘洽谈会方式时应关注的问题:了解招聘会的档次;了解招聘会面对的对象;注意招聘会的组织者;注意招聘会的信息宣传
5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1)准备展位(2)准备资料和设备(3)招聘人员的准备(4)与协作方沟通联系(5)招聘会的宣传工作(6)招聘会后的工作 6通过测试应聘者的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的差异,来判断应聘者对招聘岗位的适应性
7数量与质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100%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择期间的费用
录用成本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8根据测试内容不同,分为: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组织能力测试;事务处理能力测试
情境模拟测试的优点:考察全面;测试注重实际工作能力;选拔出的人员可直接上岗,节约培训费用
9(一)招聘成本:招聘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费用;招聘单位成本=招聘总成本/实际录用人数 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的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三)招聘收益成本比 =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 10(一)信度评估:信度: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包括: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评分者信度 2效度评估效度:即有效性或精确性;包括:预测效度;内容效度;同侧效度 11人员配置的原理:要素有用原理;能位对应原理;互补增值原理;动态适应原理;弹性冗余原理
12企业劳动分工的作用:工作简化、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使劳动工具专门化;有利于配备工人,发挥专长;扩展了劳动空间,有利于加快生产进度;防止转换工作岗位造成的工时浪费 13 1、企业劳动分工的形式:职能分工、专业分工、技术分工
企业劳动分工的原则: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把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开。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消极影响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1、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有利于找出差距确立培训目标;有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进行前瞻性预测分析;有利于进行培训成本预算;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
2、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程序(一)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建立员工背景档案;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准备培训需求调查)(二)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三)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分析培训需求) (四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3、撰写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需求分析实施的背景;开展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和性质;概述需求分析实施的方法和过程;阐明分析结果;解释、评论分析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附录;报告提要
4、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面谈法;重点团队分析法;工作任务分析法;观察法;调查问卷;
5.、面谈法:(1)面谈法的优缺点 优点:A 双向交流,充分了解信息B 激发培训对象学习动力和参加热情 缺点:A 需要时间长B 需要培训者面谈技巧高(2)面谈法两种具体操作方法A个人面谈法B集体会谈法
6、重点团队分析法:1)优点:A时间和费用少;B可以发挥头脑风暴法的作用,各抒己见;C 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2)缺点:A对协调员和讨论组织者要求高 ;B成员的选取对培训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3、重点团队分析法步骤培训对象分类;安排会议时间及会议讨论内容;培训需求结果的整理 7、工作任务分析法:优点:A结论可
信度高缺点:A花费时间和费用较多①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的设计②工作盘点:列出了员工需要从事的各项活动内容、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执行时需要花费的时间
8、观察法1、适用范围:适合生产作业和服务性工作人员2、优缺点:优点:培训者对培训对象有直接了解 缺点:A需要时间长;B效果受培训者对工作熟悉程度影响;C观察者的主管偏见 9、调查问卷:优点:A 节省时间,成本低;B资料来源广泛;缺点:A调查结果间接取得 B问卷设计、分析难度大 注意问题:问题不会产生歧义;语言简洁;尽量采用匿名方式;多采用客观问题方式;主管问题要留有足够空间 10/、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循环评估模型;全面性任务分析模型;绩效差距分析模型;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11、注意事项:了解受训员工现状;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在调查中,应确定受训员工期望达到的培训效果;调查资料收集到以后,要仔细分析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
12/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培训项目的确定;培训内容的开发;实施过程的设计;评估手段的选择;培训成本的预算 13年度培训计划的构成:目的-原则-培训需求-培训的目的或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形式和方法-培训教师-培训组织人-考评方式-计划变更或者调整方式-培训费预算-签发人
14制定培训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培训需求分析;工作说明;任务分析;排序;陈述目标;设计测验;制定培训策略;设计培训内容;实验;
15培训师的培训与开发:授课技巧培训;教学工具有使用;教学内容培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教师培训与教学效果评估的意义;
16培训效果信息的种类:培训及时性信息;培训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培训内容设置方面的信息;教材选用与
编辑方面的信息;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培训时间选定方面的信息;培训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受训群体选择方面的信息;培训形式选择方面的信息;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
17培训效果的评估一、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方法(通过资料收集信息;通过观察收集信息;通过访问收集信息)二、培训效果信息的整理与分析三、培训效果的跟踪与监控(培训前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馈;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馈;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效率评估)四、培训效果监控情况的总结 18直接传授型培训法:讲授法:优点:知识系统、全面;对环境要求不高;利于教师发挥;学员可互相沟通;可向教师请教;平均培训费用较低。局限性:难完全消化、吸收;不利于教学互动;不能满足个性需求;理论与实践脱节;传授方式较为枯燥单一。专题讲座法 研讨法 类型:以教师或受训者为中心的研讨;以任务或过程为取向的研讨。优点:多向式信息交流;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适应性强。难点:要求较高;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
19实践型培训法:工作指导法;工作轮换法;特别任务法;个别指导法; 20参与型培训方法:自学;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敏感性训练法;管理者训练;
21态度型培训法:角色扮演;拓展训练 科技时代的培训方法:网上培训;虚拟培训
22案例分析法的操作程序: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培训前的介绍工作;案例讨论;分析总结;案例编写的步骤; 23事件处理法的基本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实施要点;
3.
24头脑风暴法的操作程序:准备阶段;热身阶段;明确问题;记录参加者的思想;畅谈阶段;解决问题;
25起草与修订培训制度的要求:培训制度的战略性;培训制度的长期性;培
训制度的适用性;
26企业培训制度的基本内容: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依据;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或宗旨;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实施办法;企业培训制度的核准与施行;企业培训制度的解释与修订权限的规定;
27各项培训管理制度的起草:培训服务制度;入职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 第四章 绩效管理
1. 考评的目的:如果为了提高员工业绩,应以主管考评为主。如果为了培训开发人才,应在主管考评的同时,进行自我考评和同事考评。对专业技术性工作人员的考评,应有主管,专业人员自己,下级,同时,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员工个人素质高,同事之间工作接触频繁;或考评目的是为了发掘人员潜力,不是单纯用于人事决策,采用自我考评与同事考评相结合,上级主管考评为辅的方法,如对教师的考评。 对考评者加强培训内容:(1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考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角色扮演等(2)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成功企业绩效管理的案例剖析(3)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的设计原理,以及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点(4)绩效管理的程序、步骤、以及贯彻实施的要点(5)绩效管理的各种误差与偏差的杜绝和防止(6)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运行体系,如何解决绩效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如何组织有效的绩效面谈等 2.
考核效标:特征性效标、行为性效标、结果性效标
3、绩效的特点和性质:多因性:是指绩效的优劣不是取决于单一的因素,而要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即员工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其中前两者是员工自身的主观性影响因素,后两者则是客观性影响因素。多维性: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