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节日对中国青年人的消极影响(论文资料)

浅析西方节日对中国青年人的消极影响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西方节日文化逐渐渗透入中国,

西方节日的新鲜和有趣,迅速在中国各地流行起来,深受中国青年人的喜爱,但是,由于西方节日文化的过度介入,对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在此,我们分析了西方节日盛行的原因、消极影响及解决意见。

关键词: 西方节日 传统节日 中国青年人 消极影响 原因

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沸沸扬扬的申遗之争以韩国胜利而告终。相信这个结果让每个中国人心里都不是滋味。端午节历史上起源于谁,属于谁,这都是清楚明了不过的,但韩国的捷足先登不可避免的伤了国人的自尊,让人心理酸酸的。基于“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凭什么就成他们的了?”这种感性认识,我们提出疑问。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深刻的理性认识。端午节虽起源于我国并有悠久的历史,但端午节传入韩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已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现在谁传承和保护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一个民族的节日是这个民族的象征,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日渐被人们所淡忘,每况愈下。而西方节日的重磅冲击是传统节日受冷落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节日在我国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受年轻人的追捧与喜爱,下面来探究西方节日在中国如此盛行的原因。

一、西方节日盛行的原因 (一)西方节日本身的优势

西方人一直都崇尚自由,而西方的节日也大多和宗教有关,大多以快乐自由为主题。与中国传统的家族性、封闭性相反的是,西方节日更注重群体性,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等,都打破了老人与青年,父母与孩子,上级与下级的界限。大家能在节日里尽情的宣泄自己的情感,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狂欢性,娱乐欢畅,人人平等。而中国传统的节日避免不了受到漫长的封建等级的影响,现今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以长辈为中心,走亲戚,然后大家聚集在一起吃吃喝喝。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形势单一,我们传统节日的丰富性都没有传承下来,年轻人相对的就更愿意过西方节日了。

(二)很多年轻人追求时尚、盲目跟风

一些年轻人盲目地认为外来的文化就是好的,就是前卫的,过“洋节”才能称得上是与国际接轨,便不假思索地加入到西方节日的狂欢队伍中去,而丝毫不注重西方文化带来的诸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消极方面。这种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也是我国传统节日慢慢变淡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西方各种各样的文化进入,得到这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的认同并效仿,加之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不够,这些青年一代更倾向于接受西方节日的狂欢,而对传统节日却没有多大的认同和兴趣。很多孩子只知道公历,对我国传统的农历时间很是模糊,更不要说建立在农历基础之上的各种节日了。

(三)传统教育的缺失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本应该是普及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现如今的“洋节热”,映照出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明显缺失。教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主要的载体,但目前的课程设置中,最成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历史课,而现行涉及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不仅少,而且还对中小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课本貌似只是充当一个应试教育的必要帮手而已,因而不能有效地担负起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就媒体方面而言,

国内的报纸杂志网络对传统的节日报道剖析较少,反而对西方节日大肆解析,从背景到庆祝方式等,这一推波助澜,更减弱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对于小孩子来说,是灌输传统观念的最佳时刻,但是如今的情形却是从幼儿园起,老师就开始带着孩子们庆祝圣诞节、制作感恩卡、准备母亲节父亲节的礼物等,虽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初衷是好的没错,但是太过关注西方节日,似乎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慢慢的淡忘了。传统文化教育断层已百年,我们不重视千百年遗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在的小孩自幼儿园开始学习的是英语而不是传统文化,年青人普遍都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过西方的情人节,却不过本国的七夕。我们知道公历,却不知到中国传统的纪年纪日法,更别说以农历为基础的传统节日了。西方是强势入袭的文化,对于西方不免会有艳羡和崇拜的心理。

(四)政治经济原因

近现代西方发达的经济一直是中国人追赶和学习的目标,而西方文化必然也会伴随着经济的影响而进入中国。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日渐增多,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加速了外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随着外企的增多,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相应增多,不仅如此,如今国人出国的机会增多,海归们在国外接受西方教育,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回国后也仍旧会保留一些西方的节日习俗。另外,随着如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慢慢的提高,因此人们也开始追求一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而西方节日进入中国后,在我国传统节日形式过于单一的衬托下,以其娱乐为主的特点也渐渐的迎合了现如今在高速生活中的人们需要放松一下平常紧绷的神经,宣泄一下心中压抑的情绪的需求,从而更加深入人心。

再加上,在清政府统治时期,我国长期的封闭与禁锢,国民不能正常的与外界来往,只能活在自己极其单一封闭的环境,不能很好的接受一些文化的熏陶,而在国门开放后,对于外界涌来的各种新奇的事物都会表现得好奇心极强,使之对于西方文化更加的乐意接受,从而淡化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还有一方面的原因便是商业炒作,西方节日受欢迎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润,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商家利用了这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特别是一到情人节、圣诞节,各种宣传活动也就铺天盖地而来,西餐厅、宾馆等人满为患。所以商业炒作也是盛行的一大动力。

二、西方节日对中国青年的消极影响

虽然,西方节日给我们青年人带来了一定的乐趣,但是它也给我们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一)节日消费不利于青年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许多西方节日本身有着特定的历史内涵、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但流传到中国之后许多类似的外国西方节日在中国己经丧失了文化内涵,却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世俗化,成了疯狂消费的代名词。青年人在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节日上花在互赠礼物、聚餐飨宴等的消费较大,而且商家利用节日心理促进消费,节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使得平时比较便宜的东西到了节假日倍增。如圣诞节的苹果平时1~5元不等一个,而在节日当天基本会到5~10元不等一个,情人节的玫瑰花更是几倍价钱的上涨。而青年人则是会形成越贵的东西越显诚意等心理,过分地重视节日的各种特殊消费,而忽视了节日本身的真正涵义。有的青年人连圣诞节是一个西方的宗教节日,“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

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也不知道,这说明了西方节日对于中国青年人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近似疯狂的消费却忽视西方文化的真正内涵,不利于青年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青年人对西方节日的狂热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由于青年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越来越缺乏认同度,从经济的角度,西方的强势经济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在其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从民俗学的角度,西方的节日大多带有狂欢的色彩,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团圆,因此对很多青年人来说反倒显得是一种负担。西方节日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西方文化的入侵,而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扎根并不够深,所以西方节日对于传统节日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例如,传统的七夕与西方的情人节,同种意义的节日,青年人对情人节的热衷远远大于七夕,很多人知道情人节送玫瑰表达爱意,却不知道七夕的具体日期以及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而且商家以及媒体在对于西方节日的推崇和宣传上力度很大,导致青年人对于传统节日的淡视和冷漠。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不平衡性。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众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是次要矛盾。中国传统节日之于中国青年人是主要矛盾,西方节日是次要矛盾,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是集中解决主要矛盾的表现。次要矛盾如果解决不好,任其发展,不但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存在与解决,还会阻碍事物的发展进程。现在作为次要矛盾的西方节日一头独大,严重影响主要矛盾的存在与解决,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

(三)西方节日的狂热氛围不利于青年人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狂热使得西方文化迅速影响着中国青年的文化价值观。西方节日植根于宗教文化,如圣诞节,复活节都于西方的宗教密切相关,而中国人的信仰与西方有着一定的差距,虽然这些节日使得西方的信仰逐渐在中国青年的观念中形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青年人树立“神、上帝”等信念,约束人们的行为。但是以儒家文化为传统的中国,对于西方节日的接受程度与兼容程度是比较低的,虽然很多西方节日的氛围很狂热,但是过的方式本土化了,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以及节日内涵。例如儒家的三从四德的等级观念就与西方平等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青年人极易接受新鲜事物,西方节日在中国青年人中的大肆盛行改变了中国青年人的价值观,而因西方节日盛行所导致的传统节日的没落更是加剧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散失。许多青年人对于传统节日存在的伦理道德的倡导以及传统美德的传承已经渐渐忽视,而更加注重快餐文化下的节日的物质享受上,而不是精神文化的享受。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之前应首先保护好传统的文化,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青年人是未来的希望,传播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即在青年人的肩上,如果一味的“崇洋媚外”,追寻西方节日而冷落传统节日,那么传统节日将会越来越走向衰落,传统文化也将逐渐消失。

三、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西方节日及应对消极影响的建议

面对不同文化,我们因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对于西方节日文化,我们应该辩证的否定,要学会扬弃,既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又要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方式的差异。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否定西方节日文化带给我们的影响,漠视甚至歧视西方节日文化在某些方面对中国发展有一定的价值,我们而应尊重西方节日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把西方节日的精髓部分融入到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上面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要完全不接受外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