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中学2012届高三11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广西桂林中学2012届高三11月月考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意。

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回答1~3题。

1.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 )

2.寒潮入侵的季节不同,经过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天气现象,下列有关

图中各地寒潮天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寒潮入侵①地区常带来风雪迷茫、寒冷彻骨的天气

B.寒潮到达②地区,由于冷空气干燥常出现少雨雪多风沙的天气 C.4、5月份,寒潮冷锋到达③地区常使该地区成为全国多雨中心 D.春秋季节寒潮入侵④地区可带来大规模雨雪、冰雹天气 3.“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反映出的寒潮益处是 ( ) A.高低纬热量交换 B.缓解冬季旱情 C.抑制有机质分解,保持肥力 D.保持物种的繁茂 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回答4~5题。

4.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

A.干旱 B.寒潮 C.沙尘暴 D.滑坡

1

5.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②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

③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④植被破坏是造成该灾害发生的重要人为原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地震及次生灾害示意图,做6~7题。

6.下列次生灾害若填入图中空格处,不合适的是 ( )

A.崩塌 B.泥石流 C.海啸 D.台风 7.下列结论不能直接由图中信息得出的是 ( )

A.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关联性 B.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诱发性 C.地质灾害具有分布的广泛性 D.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下图为世界四条河流三角洲图,读后回答8~9题。

8.甲乙丙丁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柑橘 水稻 茶叶 蔬菜 B.黄麻 甘蔗 可可 棉花 C.葡萄 甘蔗 咖啡 柑橘 D.亚麻 橡胶 香蕉 葡萄 9.四地均有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种植园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读下面3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10~11题。

10. 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 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B. 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 ①地区为乳畜业 D. 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2

B. 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 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12.《“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A.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B.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D.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13.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A. 史书《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 B.《中国通史》对封建制的评述

C.《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记述 D.《九章算术》记载十进位计数法 14. 一位史学家说:“公元前356年是改革家商鞅开始革命性地变革秦国制度的年代。”商鞅变法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

A.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废井田,开阡陌 D.建立县制

15.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16.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17.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8.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9.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观点失之偏颇。”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20.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