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 裴娣娜版)课堂笔记(完美打印版)

(三)具有即刻反省性

(四)理论与实务差距的缩短 二、行动研究的限制

(一)研究所需心力是过重负担 (二)资料公开困难

(三)研究者同僚感觉被侵犯

(四)研究者不够自主,过度依赖专家 (五)外部支援不足 1.行政方面 2.学术界方面

(六)研究成果过于微观,并难以推广运用至其他情况 第五节 行动研究的实例分析 张世睿硕士论文

《国小STS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之行动研究》 一、为何采用行动研究为探究的方式?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者背景、对象 (二)研究设计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者在自身工作环境当中,找出所要研究的起始点,所以试行STS的教学活动,以A,B两班为研究对象。

第二阶段:研究者从对于自己本身的研究历程当中不断地检讨、反省,并且与专家、学者和同挤进一步讨论,厘清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因此在第二次循环,改以C,D两班为教学对象,研究者并持续自己进行反思和搜集学生资料的工作,作为改进教学行动的依据。 第三阶段:研究者对于教学情境上不断的分析,并且也搜集学生学习的相关资料,提出可行的行动方案,并且将行动方案实际实施在情境当中,在此一阶段中,研究者以“小组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所遭遇的困难,研究者仍不断地反思。 第四阶段:行动研究实施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其中研究者本身的不断的反省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者必须在不断循环的研究过程当中,厘清问题并且发展可行的行动策略。因此研究者对于STS的教学活动和分组合学习的方式进行改进,针对前面所面对的困难,提供改进的方案,不断自省,构思下一个教学行动。 三、资料搜集与分析

(一)学年教学研究会议记录。 (二)教学资料。

(三)观察记录与录影。 (四)学生晤谈录音带。

(五)与班级导师和同事讨论的录音带转录稿。 (六)研究者自己的反省札记。 (七)学生的文件资料。 (八)合作技巧量表。 (九)回馈意见调查等。 四、研究者的检定与反思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