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word文档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1 【教学目标】

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任务

读熟课文,理解重点生字词。

分清三个故事的起止段,并用小标题归纳。 理清三个小故事的内在联系。

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体会廉颇的品质。 第二课时

1、学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 2、通过抓重点语句及感情朗读体会蔺相如那张嘴的厉害(蔺相如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将相和》中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你们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呀?(1、生:很好!老师:自信最美!那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呢?2、生:不太好。老师:真谦虚呀!让我检查一下好吗?) (一)谁敢把课题讲一讲? (二)谁来说说课文的结构?

(三)通过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你对文中的主人公有了哪些了解,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廉颇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四)为了国家的利益,廉颇背负荆条主动到蔺相如家请罪,赵国的两大重臣终于握手言和了。我们由衷的替赵王感到高兴,高兴之余,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此之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闹起了矛盾,丧失了和气呢?

引出“不和”之根本原因导入新课。 学生思考后,可能A、用自己的话说。 找到第16自然段

二、复习不和之根本原因导入新课

1、学生思考后,可能①用自己的话说 ②可能找到第16自然段两种情况。

2、学生齐读第16自然段,老师提问:廉颇为什么感到

不服气呢?(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

3、读书,要能体会出其中蕴涵的感情,你们能做到吗?如果做到了,才叫真正地读书。指导学生读出不服气的语气。 (四)老师板书“嘴”

三、巧设悬念,深入探究:这一张嘴

1、过渡:蔺相如只靠一张嘴,就爬到了身经百战的廉颇大将军头上去了,遇上这样的事,换作是你,你服气不服气?老师也和大家一样不服气。(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不过,咱们得弄明白,蔺相如被封为上卿,难道真的——仅仅——只靠一张嘴吗?他究竟靠的是什么呢?

2、答案呀!就藏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之中。

请大家明确学习要求后,再拿起笔(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这两个故事,找出并划出相应的语句。 学习汇报要求:

请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理由,并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人物品质。 3、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4、自学完后,请你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5、学生汇报,品析重点语句。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