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五大金刚本尊

藏传佛教五大金刚本尊

胜乐金刚胜乐金刚(梵文名 Cakravamsara,藏文名为“登巧”,蒙古语称“德穆钦格”),又称上乐金刚,藏传佛教无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是赫鲁嘎明王的一种。胜乐属于母续法,据藏传佛教的讲法,最初释迦佛将此法系所有灌顶、密续以及修持引导、口诀传授给了金刚手菩萨。此尊呈站立姿势,身下有莲花座,象征出离尘世。莲花上为太阳,象征佛光普照,遍知一切。有四个头,前方中间者为蓝色,左面白色,右面红色,后面黄色,相应代表增益、息灾、敬爱、降伏四种功德。每块面上有三只眼,代表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戴五人头骨冠,表示无常和勇武。头上有半月,代表人的幸福。头顶有双金刚,代表方法与智慧双成。腰围虎皮,象征勇猛和无畏。颈上挂五十块人骨串成的念珠,代表佛教全部经典。有十二只手,象征克服十二缘起的方法。主臂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两手同时抱明妃。其余各手伸向两侧,手中持斧、月形刀、三股戟、骷髅杖(天杖)、金刚索、金刚钩、人头等物。有两条腿:左腿曲,足下踏着时间符号女。此女仰面躺着,有四手臂,手中皆持法器。右腿伸,足下踏着大自在天(Mahādeva)。该神匍匐在地,也是四手,各持法器。他的明妃叫“金刚亥母”,梵文 Vajravārāhī,一面二臂,面呈红色,表现出热烈爱慕之

情。有三只眼,戴骷髅冠。两手皆持法器,右手执月形刀,左手执人头骨碗,碗内盛血,献与本尊。她的左腿伸,与主尊右腿并齐,右腿则盘在主尊腰间。喜金刚喜金刚是藏传佛教密宗修习观想的五大本尊之一。藏语称为“杰巴多结”,又被叫作“饮血金刚”或“欢喜佛”,“欢喜”的更深意思是通过修行所获得的大自在、大自由和大解脱,也就是真正的身心合一的大欢喜境界。传说欢喜金刚是大自在天之长子,是一个象征残害世界的大荒之神;而明妃则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躯,以救世渡难为本,以其拥抱吸其荒神之大恶之源,镇压受摄邪恶和邪欲,以其达到自在欢喜,所以也称其为“欢喜天”。据唐朝密宗高僧善无畏翻译密宗经典《大圣欢喜供养法》说:大圣自在天乌摩女,生的有3000个儿子,他们分为左右两边,其中右有一千五百个毗那夜迦王,他们都是人身象鼻,在世间行施诸恶的天魔;左边的1500个为扇那夜迦王,他们行善积德。而这1500个扇那夜迦王,据说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为了调伏恶魔毗那夜迦王的诸多邪恶行径,观世音菩萨显身为女,与毗那夜迦王成为“兄弟夫妇”,故做拥抱之像。其目的是为改邪为善。欢喜金刚的造像风格通常是双身、单腿稍弯曲立于莲花座上,左腿向内弯曲,右脚下踩两个仰卧人,象征摄受和降伏的邪恶与无明。欢喜金刚拥抱明妃金刚无我佛母,有五个头,五只眼,脸部色彩分别是黑、白、灰、红、灰蓝或黑色,有16只手臂。欢喜金

刚的头顶骷髅冠上,一般有佛头、金刚杵或是马头等装饰标志。金刚的身色通常为魔色或是黑色。手臂佩有臂钗。最明显的标志是16只手臂分别都持有白色的骷髅碗,里面盛有各种神物,而且每个碗里都站有一个人物或是动物。右手碗里依次是:白象、青鹿、青驴、红牛、灰驼、红人、青狮、赤猫。天魔和 红角 各是里面的一种动物;左边碗里依次是:黄天地、白水神、红火神、青风神、白日天、青骸帝、黄施财等,每种人物和动物在此都有一定的象征含义。欢喜金刚主臂拥抱明妃,金刚佛母左手勾搂明王脖颈,右手高扬持有弯月刀或是骷髅鼓。与欢喜金刚做接吻状。身上挂有用骷髅装饰的项链,象征着梵文的50个字母。时轮金刚时轮金刚是藏密尊奉五大本尊之一,藏名叫“唯柯”,意为时轮。据《西藏王臣记》等典籍记载,他来源于古印度北方的“香巴拉国”(极乐世界),约于公元12世纪时传入西藏,成为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所奉重要本尊。按《时轮金刚法》所说,一切众生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迷界”之中,不得解脱,轮回流转,若依此尊修习,控制体内“有生命之风”,以保长寿,并通过“五智”和“禅那(禅定)”合一的相应方法,便可达到即身成佛。他的形象也有多种,有一头的,有多头的,但常见的是四头十二臂双身像。四头十二臂形象为:身体呈兰色,并放出五彩光线,是佛体之象征。四头颜色也不同,前后左右依次是蓝、黄、白、红色,分别表示增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