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创作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创作特色

作者:曹新杰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9期

摘要: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在创作上的成功,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曲目,为我国的民族器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它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本文从乐曲的题材,音乐的表现,交响化的运用等方面剖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特色。 关键词:古筝;《临安遗恨》;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79-02

我国的民族器乐,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古筝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筝最初的作用主要是为歌舞伴奏的。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提高、乐器性能的不断完善,筝的音乐表现力更加的丰富。于是,合奏的形式随即产生。到了近代以后,筝的传统曲目更多的就是合奏的形式了。比如,河南筝曲很多来源于“板头曲”、 “大调曲子” 、“曲剧”;山东筝曲很多来源于“山东琴书”和“碰八板”。可见,古筝合奏基础的深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作曲家对民族交响乐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经过漫长的沉寂,比较大型的筝协奏曲的创作,直到八十年代以后,才出现了李焕之作曲的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琴曲《离骚》为该协奏曲的原型,在结构上,突破西方“协奏曲” 束缚,中西结合。这首作品的创作,为以后这一体裁的创作树立了榜样。后来,陆续出现了何占豪改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王树的作曲的《双筝回旋协奏曲》、何占豪作曲的《临安遗恨》等优秀作品。其中《临安遗恨》以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音乐会久演不衰的经典曲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究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题材的选取的成功

题材是音乐作品的内容的主要要素之一。也就是作品中具体体现、描写的主题思想背后的一定的历史的社会、生活现象或生活事件。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作者对自己积累的生活素材经过提炼、选择、集中加工、而成的。作曲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如何恰当的处理题材,全部取决于他本人想要表现的主题和创作的意图。

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家喻户晓。岳飞(1103-1141),字鹏举,抗金英雄,南宋军事家,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绍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一代名将岳飞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在临安(今杭州)杀害。 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绍兴六年,岳飞北伐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何占豪先生依据岳飞的英雄故事, 用歌曲满江红的曲调作为素材,曾经先后创作出了分别以中阮、琵琶和古筝为主奏乐器的协奏曲。其中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憾》流传海内外,成为经典之作。

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忠义,让世人为之敬仰。岳飞的功绩与最终的结局的反差,让后人扼腕叹息。想岳飞戎马一生,纵横驰骋,战功赫赫却饮恨风波亭,岳飞的心中定是思绪翻滚,悲愤交集。曲作者选用这样的题材,能够充分发挥音乐的表现手段表现故事和人物,能够让人更容易在音乐的引导下体味岳飞在临安狱中临刑前的“壮志未酬”感慨万千,容易让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