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半年度洗钱类型分析报告

2017年半年度洗钱类型分析报告

2017年上半年,我行继续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洗钱类型分析工作的通知》精神与要求,参考《可疑交易类型和识别点对照表(银行业参考版)》中列明的各类型可疑交易识别要点,认真开展了洗钱类型分析工作。现将2017年上半年我行洗钱类型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可疑交易报告情况及典型案例分析 (一)可疑交易报送概况

2017年,我行把反洗钱工作做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增加了专职人员,加大了工作力度,可疑交易报送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截止6月末,累计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可疑交易×笔,正确入库×笔。上述可疑交易通过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的分析判断,均属一般可疑交易,包括疑似电信诈骗、疑似非法集资、疑似涉税非法行为等类型。

(二)可疑交易案例分析及处置措施

1.可疑交易典型案例及特征分析

(1)客户主动上门要求开户且目的可疑。2017年4月17日,我行收到某公司开户申请,该公司于4月14日刚刚成立,注册登记主营农业项目开发和农产品销售,注册资本高达人民币1亿元整,法定代表人1945年出生,今年72岁。开户前客户法定代表人强调开户后,有上亿资金流入,可实现银行与单位的双赢。经我行派人上门核查,发现该公司营业执照上显示地址实为棋牌室,无经营迹象,且询问附近市民,均表示未见过该公司在此经营。法定代表人对资金来源、未来规划等闪烁其词,且通过各类工具查询,与法定代表人有关的另一企业存在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操作等问题。

经过综合分析,我行认为客户开户目的存在可疑,拒绝为客户开立账户。该类案例中,客户企图以大量存款为诱饵,利用业务员揽存款的心理,模糊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在银行开立账户。

(2)冒名或借名开户(卡)。2017年1月6日至8日期间,我行陆续受理袁某等11位当地村民持本人身份证开卡申请,理由均为发放工资。我行营业网点员工发现发现情况有异后,详细询问客户,客户承认开卡是给当地一个包工头用于发放工资用。随后,网点工作人员又去当地村委会了解情况,证明情况实为本人开卡借给他人使用,虚造不存在员工工资发放表,虚增劳动力成本支出,疑似偷税漏税。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我行对于上述情况开立的账户,联系客户进行劝导并督促来行办理销户手续,并

借此机会给村民宣传,进行风险提示与警未教育,告知客户“出租、出借、买卖银行卡”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客户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与劝导下,认识到自己法律意识淡薄,不仅未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有可能触犯法律底线并违法。截止1月8日,上述情况涉及的×张卡均由客户本人到该行柜台办理了销户手续。

(3)疑似涉嫌电信诈骗。2017年3月12日14:30左右,一老年客户陈某到我行柜台要求办理定期存款提前支取业务,该行柜员发现该定期存单到期时间为8月份,于是告知客户提前支取将造成利息损失,并询问该客户存款支取的用途。得知该存款将汇往另一账户,而该账户经核对所属地为四川。再次询问客户,发现客户对汇款方相关信息似乎并不了解,回答时也是含糊其词、前后不一致。据了解,客户陈某为河口本地人,并无亲戚朋友在四川,经反复耐心做工作,客户才知道是接到了自称公安局向局长的电话,说其银行存款即将被冻结,需要将5万元汇入指定的账号,并保证待系统处理后便会将钱如数退回,还告诉他在汇款时不要与他人交谈。该行工作人员当即判断陈某应该是遭遇了电信诈骗,与此同时,所谓的“向局长”正好给陈某打电话过来,该行工作人员替陈某接过电话表明身份后,该名“向局长”立马在电话中对柜台人员大肆辱骂,并挂断电话。从上述情况可以判明,这是一起明显的电信诈骗事件。

(4)大额资金快进快出,且交易用途可疑。我行某个人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