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老年期也称为成年晚期,指60岁至死亡这一阶段。 (一) 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1、 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处于程度不等的全面衰退状态,既有形态上的改变,又有功能上的下降,既有随年龄逐步出现生理衰老的特点,又有可能因老年疾病影响而出现病理性衰变。有的衰老直接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身体上的不适,有的则带来了心理上的不安。各大系统的衰退使身体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下降,自我修复的能力也减退,身体容易患上多种疾病,患病后的治疗康复变得比较困难。
2、 心理特点
老年期心理特点通常包括:①感知觉能力减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能力减退,皮肤的冷、热、触、痛觉下降,而听力的失真又影响了对外的言语交流和对外界的信息交流,给生活带来不便。②记忆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近期记忆保持效果差,远期记忆保持效果好一些,对往事的回忆准确而生动。从记忆的类型而言,老人机械记忆下降明显,速记、强记困难,但理解性记忆相对保持。③智力的发展与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高,智力出现了发展与衰退两种对立的倾向。人老未必智衰,智力和体力一样,用则进,不用则退。老年人具有前半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如果他们坚持学习新的知识,用心思考问题,运用心智技能从事某些脑力创造活动,他们的智力仍会有所发展。否则,智力逐渐衰退。老年人的液态智力下降明显,晶体智力相对稳定易保持。老年人概念学习的能力下降,推理能力下降,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下降,解决问题的能力迹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④情绪变化:老年人的情绪趋向不稳定,常表现为易兴奋、易激怒、喜欢唠叨,常与人争论,情绪激动后恢复平静需要较长时间。常感到寂寞、孤独、郁闷。⑤人格特征相对稳定:许多研究结
果证实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人格特征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生活经历对一个人的人格是有影响的。每个人都经历的常规事件对人格变化影响不大。但非常规事件可直接导致老年人人格特征的改变。如容易多疑,办事固执、刻板,缺少灵活性。有些老人变得自我中心、不合群、懒散、保守。 (二)老年期心理发展的常见问题 1、权威心理
离退休是一个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从一线变为二线,从上级变为“闲人”,从命令指挥别人到被人指挥,从有职有权到平民百姓等,这种转变令不少老年人不适应。个人的经历和功绩,易使某些老年人尤其是男性产生权威思想,要求小辈听他们的话,尊重他们,否则就生气、发牢骚,常因此造成矛盾和冲突。 2、孤独心理
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生活学习一下子从紧张有序转向自由松散状态,子女离家(或称“空巢现象”),亲友来往减少,门庭冷落,信息不灵,出现与世隔绝的感觉,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很伤感。尤其是独居的老年人这种心理更加明显。 3、 恐惧心理
老年期最大的恐惧是面对死亡。老年人常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给晚年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因为体弱多病,自然常会想到与“死”有关的问题,并不得不作好随时迎接死亡的准备。特别是对于某些患有癌症等难以治愈疾病的老年人,有1/4以上常表现出惊恐、焦虑、不知所措。一些老年人表示并不怕死,但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死。一般老年人都希望急病快死,最怕久病缠绵,惹人讨厌,为摆脱这种局面,而四处求医,寻找养生保健之术。 4、 多疑心理
由于老年人的认识能力下降,常不能正确认识外界事物与自己的关系。自我价值感
的丧失与较高的自尊心交织影响下,常使老人过分关注家庭成员与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晚辈间的谈话、做事可引起疑心。
(三) 、老年期的心理健康维护 1、 针对权威心理
应采取的措施:①善于急流勇退:“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人要经常看到年轻人的长处,大力扶持年轻人走上领导与关键岗位。年轻人应该尊重老年人。老年人更要让年轻人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②找回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每位老年人都曾有过兴趣爱好,但年轻时“有亲无钱”,中年时“有钱无闲”,只有到了老年才“有钱有闲”,也到了该享受人生的最佳时间。所以离退休后,应培养自己的享乐能力找回自己的兴趣爱好,好好去体验人生的丰富多彩。③坚持用脑:老年人应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坚持学习,坚持科学用脑,不但有利于减慢心理的衰老进程,而且能不断学习新事物,继续为社针作贡献。 2、 针对孤独心理
应采取的措施:①认识孤独带来的危害:老年人的孤独与封闭是造成心身健康损害的一大敌人,常常会加快老化的过程。认识倒孤独会给老年人带来伤害是克服孤独的第一步。②加强人际交往:老年人离退休后,应尽可能保持与社会的联系,量力而行,继续发挥余热。只有走出家门,加强人际交往,才能找到生的意义、生的乐趣。 3、 针对恐惧心理
应采取的措施:①确立生存的意义:有意识地迎接死亡的来临是对老年人的巨大挑战。只有对死亡有思想准备,不回避、不幻想,必要时对死亡作出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