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下的缩微试验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优点:操作简单,分解过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不同孔径大小的网袋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缺点:凋落物本身被压实,物理结构及通气状况变差;网袋内的水分条件可能较高;网孔大小难免会限制某些土壤动物进入;采样过程中难免会有损失;凋落物可能被土壤等污染,但难以清洁。 第四章土壤微生物 论述题:真菌的基本性质。
真菌的基本性质真菌是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霉菌、酵母菌和担子菌;真菌的分类多样性不断变化,已知真菌超过72000种,真正的土壤真菌大约15000种;真菌以形成菌丝体获取资源而著名,都是异养的,并且能够产生大量的酶类,在降解植物多聚物纤维素和木质素以及其他复杂的有机大分子方面特别重要,真菌的生物修复潜力很大;除了酵母菌外,大部分真菌都是好氧的;真菌对水和酸度的耐受力与细菌不同,注意酵母菌是适应液体环境的单细胞子囊菌真菌的适应能力强,几乎能在所有的生境和基质上生活;通过孢子的传播能力也很强。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多糖,其次是蛋白质、类脂;真菌细胞壁多糖主要有几丁质、纤维素、葡聚糖、甘露聚糖;低等真菌细胞壁以纤维素为主,酵母菌以葡聚糖为主,而高等真菌则以几丁质为主。真菌常见于稳定的共生体中,与绿藻或蓝绿藻共生形成地衣(lichen); 地衣是重要的土壤开拓者,在受到干扰土壤或裸地的恢复和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真菌的利弊,真菌通过菌丝纠葛和胞外多糖促进团聚体形成。真菌生态类型多样,大小范围很广,生长速率变化很大,但一般不及细菌那样生长迅速;但从土壤生物量看,真菌一般占优势,特别在贫营养土壤中,真菌是营养库的重要组分;土壤真菌的体积有些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而有些能覆盖15hm ;真菌的数量可由生殖繁殖体(CFUs,每克土壤菌落形成单位)或菌丝长度(每克土壤100-1000 μm)来估算。真菌和细菌(含放线菌) 是土壤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物组分和分解者; 在土壤生物中,真菌和细菌不仅在数量及生物量上占绝对优势,而且在有机
物质分解以及相关联的养分再循环和能源流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大量微生物的存在及其活性,是土壤肥力保持和土壤发生演变的活跃因素,也是土壤具有净化机能的主要原因;真菌和细菌还与初级生产者有直接或间接的广泛联系。细菌基本性质原核细胞生物,最简单的微生物细胞基本形态可以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表示细菌大小通常用微米(μm),细菌细胞的直径一般在0.5~1μm,长为1~2μm;细菌细胞的体积小使之具有特殊优势,比表面积大使其能更有效从环境中交换营养;球菌比杆菌或螺旋菌更能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快速生长、繁殖的能力意味着细菌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这在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细菌能在大部分土壤中行自由生活,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代谢类型丰富多样;土壤中细菌经常处于环境和资源制性的休眠或饥饿状态,会变成直径小于0.3 μm发育不全的细菌,但会迅速爆发;在固体培养基上几天内可形成聚集在一起的细胞团块:菌落 (colony),注意肉眼可见的菌落大约由100万个细胞组成!所有细菌都有多层结构保护以免受到外部环境的损害,这一系列多层结构统称细胞被膜(Cell envelope),主要由糖被、细胞壁和细胞膜组成。糖被是包围细胞壁的大分子外衣,外衣可能是:1)黏液层(Slime layer),碳水化合物的疏松的非正式聚合物;2)荚
膜(Capsule),结合在细胞壁上的坚韧的蛋白质层。细胞壁所具有的坚韧的保护性主要依靠
大分子肽聚糖,细菌的两种细胞壁类型分别是革兰氏阳性(GP)和革兰氏阴性 (GN)。 微生物研究方法中土壤样品采集、保存和预处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Actinomycete) 放线菌是原核微生物,但是其特殊性使得它经常与细菌分开探讨;从形态上放线菌更像真菌,细长的细胞分之成丝状体或菌丝,但比真菌的菌丝细,前者大约1-2 μm,后者在10- 50 μm之间; 放线菌细胞壁含有N-乙酰胞壁酸与二氨基庚二酸,而不含几丁质和纤维素;放线菌不仅产生抗生素、酶和维生素,而且具有很强的分解纤维素、石蜡、琼脂和角蛋白的能力,在物质循环和土壤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主要方法。古菌
(Arch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