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阶段作业及答案

第四部分:《发展经济学》阶段作业及答案(孔宪香)

第一单元(第一至三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发展经济学是在(B)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A.产业革命以后 B.二战以后 C.本世纪以来 D.《国富论》出版以后 2、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C )。

A.经济增长 B.制度创新 C.结构变迁 D.可持续发展 3、( D )不是发展经济学早期的重要特征。

A.重视资本积累 B.唯工业化或工业主义 C.强调经济计划化 D.外向型发展战略 4、发展经济学是:( C )

A.研究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B.研究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C.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D.研究后工业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5、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A )

A.与西方经济学不同 B.与西方宏观经济学相同 C.与微观经济学相同 D.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相同 6、经济发展是( D )

A.经济增长 B.财富的增加 C.经济运行 D.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 7、技术进步增长模式的提出者是( B )

A、哈罗德 B、索洛 C、斯旺 D、多马 8、如果没有技术进步,( B )

A.劳动的边际收益率递增,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下降 B.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都下降

C.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上升,劳动的边际收益率下降 D.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都上升 9、经济增长是指( A )

A.后期的GNP比前期增加 B.前期的GNP比后期增加 C.包含物价上涨的财富增加 D.后期的资本要素比前期增加

10、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假定劳动与资本比率( A ) A、不变 B、变化 C、以后变化 D、已经变化 11、世界末日式的经济增长模型认为:( A )

A、国家将逐步达到长期静止状态 B、经济体系不会垮掉

C、将有一场原子战,这将摧毁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D、增长是无极限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低收入或欠发达国家的是:( ABC ) A、埃及 B、朝鲜 C、菲律宾 D、西班牙 2、经济发展是( AB )

A、工业化过程 B、城市化过程 C、农村化过程 D、手工业发展过程 3、经济增长一般指( BD )

A、人口增长 B、GDP增长 C、耕地面积扩大 D、生产能力增长 4、发展经济学侧重的分析方法( BCD )

A、静态分析方法 B、动态分析方法 C、结构分析方法 D、制度分析方法 5、发展经济学的渊源有( ABD )

A、古典经济学 B、新古典经济学 C、新兴古典经济学 D、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6、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点是:ABC

A、唯资本论 B、唯工业化论 C、唯计划论 D、重视农业的作用 7、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 ABCD )

A、资本、劳动要素 B、资本配置 C、教育和知识 D、矿产资源

8、关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假设下面正确的是( ACD )

A、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 B、假定规模收益递增 C、假定技术不变,即不存在技术进步 D、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不变

9、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下面正确的是( ABCD )

A、假定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

B、假定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C、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D、假定规模收益不变

10、从经济增长的趋势看( AC )

A、土地和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减 B、土地与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增 C、劳动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 D、劳动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增

三、辨析题

1、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错误。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能的。区别:经济增长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 2、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被缩小了。

错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

3、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本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错误。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的增加都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和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错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是指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不仅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和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还包括产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变。

5、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劳动与资本比率可变。 错误。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劳动与资本比率不变。 6、没有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正确。没有技术进步,在土地成为稀缺的生产要素之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产出仍会增长。但当新的劳动者加在固定数量的土地之上时,每个劳动者便只能有较少的土地与之发生作用,从而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 7、没有技术进步,资本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

错误。在不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深化,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新增单位资本投入所能增加的产出将越来越少,资本与产出之比将不断上升,资本收益率将不断下降。

四、简答题

1、简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从欠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

2、分析说明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能的。区别:经济增长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 3、经济发展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

经济发展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如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的深刻变化;二是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程度提高等;三是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如增长速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变化。 4、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措施的协调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概括而言,包括下列重要内容。 第一, 经济运行的稳定,同经济、政治和法律体制的改革和经济长期发展三者之间要相互协调。第二,经济结构间要相互协调。第三,货币流量、财政流量、储蓄流量、投资流量、外贸流量、外资流量之间的相互协调,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应保证货币流量的均衡和稳定增长。第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互相配合协调。第五,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发展政策同经济政策之间的互相协调。 5、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原则是什么? 经济发展政策制订的原则主要有: (1)发展政策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2)发展政策应适应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的要求。(3)发展政策应和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化、专业化相互协调。(4)发展政策不应仅仅着眼于短期效果,而应从长期经济发展的效果入手设计发展政策。 2、 简述集约型经济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含义。

集约型增长,指经济增长不主要以增加投入和非经济地扩大规模为主推动,而是以依靠提高要素配置和使用的效率为主推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空间聚集效

应、调整结构、要素重新流动配置、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等等来推动经济增长;而粗放型经济增长,则主要是以依靠增加资源、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非经济地扩大规模等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如大量地投入资源和消耗资源,大量地使用劳动力,劳动力的边际效益为零或者甚至为负。

三、论述题:

1、分析说明经济发展理论演进的两个阶段在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明显差别。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以后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曾有三种主要看法:第一,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二,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三,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由于对这三方面十分强调,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点,后来被称为“唯资本论”或“资本第一主义”、“唯工业化论”或“工业化第一主义”和“唯计划论”或“计划第一主义”。第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有:1、结构主义的影响。结构主义者认为,应当以动态的观点,从互相联系的因果关系中,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不应当完全寄希望于市场调节,而应当发挥国家干预的作用,进行结构改革,有计划地对资本积累和工业建设作出安排。2反单—经济学传统的倾向。3.自认为经济发展理论是“宏大的理论”,这些理论连同以此为根据的政策建议,可以适用于一切发展中国家。4.内向发展战略倾向。5反新古典主义的基调。

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1.对经济计划化的得与失重新评估。2重新对市场作用作出评估。他们在强调价格—市场机制的同时,又着重指出,他们并非主张政府必须接受自由放任的原则,而是主张政府应当培育、增进、加强和利用价格—市场机制,政府不要完全依赖全面的、细节的管理控制,而可以通过价格变动来执行政策,可以为发展生产、增加输出和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价格和收入刺激。3.对农业的偏见受到了纠正。4.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重新受到强调。5.社会项目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的兴起。 2、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罗默模式的认识。 罗默模式是一个“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生产要素的收益问题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罗默模式中,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们不仅能形成自身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递增的收益保证着长期经济增长。 罗默模式的意义在于,它将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增长模式,并且认为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它把知识分解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一般知识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要素的递增收益。两种效应的结合不仅使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本身产生递增的收益,而且也使资本和劳动等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对于个别厂商来说,这种递增的收益形成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又成为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来源。这就是为什么经济长期能够持续增长,以及世界各国不同的企业在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罗默还据此批评了索洛模式中技术进步与资本投入无关、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凸性特征即趋同的观点,认为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是凹性的“差异性增长”。罗默模式更有启发意义的一点是,它指出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知识在世界范围迅速积累,而且通过新技术的引进提高了穷国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直接引进新技术而节约了本国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也间接增加了国内的资本积累。这两方面的效应可以使穷国的经济发展更快,并在较短的时期内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二单元(第四章至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罗斯托认为起飞过程中,储蓄率应达到( A )

A.10% B.12% C.20% D.30% 2、“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提出者是( A )

A.纳克斯 B.辛格 C.缪尔达尔 D.赫希曼 3、资本来自于( A )

A、储蓄 B、居民消费 C、政府消费 D、企业生产 4、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认为( C )

A、技术缺乏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B、劳动力缺乏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C、资本缺乏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D、信息缺乏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5、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有( A )

A、政府投资、银行融资、资本市场、企业和个人直接投资四条渠道 B、政府投资一条渠道

C、银行融资和资本市场两条渠道

D、政府投资、银行融资、资本市场三条渠道。 6、托达罗人口理论的最大特征是( B )

A.城市失业与人口向城市迁移并行

B.预期在人口流动中占据重要的决定与影响地位 C.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来减少城市失业

D.迁移成本不是制约人口流动的障碍因素 7、人力资本是指:( B )

A、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货物 B、旨在提高个人生产率的教育和技能 C.每小时劳动的产出 D、工人们在工作中所使用的资本货物 8、学生在教育上的投资是投资在( C )

A、研究和发展 B、物质资本 C、人力资本 D、股票市场

94、从人口增长的阶段看,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B )

A、原始社会阶段 B、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阶段 C、后工业社会阶段 D、游牧社会阶段 10、越穷的地方( B )

A、因穷而生育人口少 B、因抚养成本和机会成本低而生育人口多 C、因抚养成本和机会成本低而生育人口少 D、越生育人口会越富 11、技术革命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是( B )

A、不推动产业结构进步 B、推动产业结构进步 C、推动产业结构完善 D、抑制消费结构变化 12、可持续发展是指( B )

A、当代人以下一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进行的发展 B、当代人不以下一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进行的发展 C、上代人以当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进行的发展 D、资本不断增加的发展

13、因为草地是公有的,牲畜是私有的,所以( B ) A、每个家庭将自觉地保护草场,草场不会沙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