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 ) A、《史记·扁鹊传》 B、《七略》 C、王叔和《脉经》 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B) 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温病条辨》

(A)

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

A、黄帝 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 C、刘歆 D、刘向 E、王冰

(B)

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

A、战国 B、东汉 C、西汉 D、战国至秦汉 E、秦汉之际

(D)

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B、刘歆的《七略》 C、司马迁的《史记》 D、《后汉书》 E、《吕氏春秋》

(A)

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 )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E、《脉经》

(D)

7、《灵枢》之名始自( )

A、唐朝王冰 B、东汉张仲景 C、晋代皇甫谧 D、西汉刘向 E、西汉刘歆

(A)

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类经》 D、《黄帝内经太素》 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

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 ) A、杨上善 B、王冰 C、张介宾 D、马莳 E、林亿

(B)

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黄帝内经太素》 E、《类经》

(C)

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 )

A、王冰 B、张介宾 C、吴崑 D、马莳 E、杨上善

(E)

16、《类经》的作者是( )

A、王冰 B、张介宾 C、张志聪 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 )

A、李中梓 B、丹波元简 C、汪昂

D、马莳 E、高士宗

(B)

D、吴崑 E、杨上善

(A)

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 ) A、《内经知要》 B、《黄帝内经素问》 C、《黄帝内经太素》 素问集注》 E、《类经》 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 A、王冰 B、张介宾 C、全元起

D、杨上善

D、《黄帝内经

(E)

E、马莳

(E)

三、简答题

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

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书名冠以“黄帝”,亦不过是托名而已,并不是黄帝时代由黄帝所著。

因此,《内经》并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其中甚至包括东汉至隋唐时期某些医家的修订和补充。

2、简述《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各九卷,八十一篇,计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所载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医学知识外,还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心理、生物等多学科的内容。就医学知识而言,又可分为基本理论和医疗技术两大类。历代医家曾经采用分类的方法对《内经》加以注释研究,就其理论知识部分,借鉴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养生、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精神、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运气等十类。

4、简述《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

《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归纳起来有三,即:天人合一,五脏一体——整体地把握生命规律;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辨证地对待生命活动;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

第一单元 养生

一、名词术语

2、天真:先天之真气。

3、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遵循。

4、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5、不妄作劳:劳作合宜,不违背常规和法度。妄,乱也。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

6、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形,指形体。神,指精神。俱,全也,引申为健全、和谐。

7、天年:天赋之年寿,即自然寿命。 8、不知持满: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

9、不时御神:不善于使用精神,不善于把握和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时,善也;御,用也。 10、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11、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恬惔,安闲清静。虚无,心无杂念。 12、精神内守:精神守持于内而不使外耗。

13、志闲而少欲:控制嗜欲,从而思想安闲清静而少欲。闲,木栏之类的遮拦物,引申为限制、控制的意思。

14、高下不相慕:无论社会地位尊卑贵贱都能不互相倾慕,安于本位。

15、德全不危: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气的危害。 16、无子:丧失生育能力。

17、天数:自然所赋之寿数,即天年。

18、齿更:人到七八岁,乳牙脱落,被恒齿代替,谓之齿更。更,更换。

19、天癸至: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至,充盛、发挥作用。 20、地道不通:月经停止来潮,即绝经。

21、精气溢写:肾中精气盈满而能外泄。写,通泻,此为泄之义。 22、阴阳和:指男女交合。一说男子阴阳气血调和。 23、却老而全形: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

24、发陈:形容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 25、被发缓形: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舒缓形体。被,同披。 26、蕃秀:形容夏季植物繁茂秀美的大自然景象。

27、容平:形容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形象。 28、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29、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包括痿证和厥证。 30、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31、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32、肌肉解利:肌肉分理间隙润滑,气道通畅。

33、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 34、空外以张:鼻孔向外张大。 35、其肉不石:肌肉松弛而不坚实。

36、乱而相引: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

二、单选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