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
课程名称及编号 中医护理学(编号) 课设学期及学时 第六学期(108学时) 课程类型 课程功能 先导课程 专业课,必修课 临床课 《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 平行课程 《康复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五官护理学》等; 后续课程 《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 1.2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
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 2.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
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
3.1参考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3.2课程学分
课程修完,考试合格给予课程学分 分。 4.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4.1.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遵照必需、够用、适用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强调技能的高职教育特色,精简中医基础理论的讲授;重视技能操作的学习。
4.2.教学内容的处理
理论的讲授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注意和临床工作的联系如诊法和辨证讲授时
联系藏象,中药、方剂重点讲述和临床联系密切的中药煎服方法,方剂的不同剂型及常用中成药的主治等。中篇护理程序与方法可作为自学内容,通过医院实习和见习加强相关内容的掌握。下篇包括了内、外、妇、儿等各科常见病症的护理,内容很多,此部分可采用病案讨论法,结合脏腑辨证、方剂、针灸推拿等章节来讲解,以强化基础内容的掌握,不用占太多的课时。
表4 -1 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学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一、绪论 2 0 2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 6 0 6 三、人体结构和功能 14 2 16 四、病因病机 6 0 6 五、诊法 10 2 8 六、辩证 8 4 12 七、养生与防治原则 2 0 2 八、方药基本知识 6 0 6 九、针灸 16 6 22 十、推拿按摩 2 2 4 十一、临床常见病证 10 2 12 测验 2 2 4 合计 88 20 108
5.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5.1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1、通过社会调研,基于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及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请教校外专家协同开发本课程的课程设置。
2、按照教高【2006】16号文的精神,以及护士资格证的考试内容,本着理论少讲够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设置课程目标 。
3、课程内容确定依据: 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根本,充分体现基本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强调技能的高职教育特色,注重临床的适用性、典型性、实践性及可拓展性,内容上向针灸刮痧、火罐、推拿技能操作、中成药的应用、腧穴、诊法等职业能力方面倾斜。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