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沉积相小总结

第十六章 沉积相概念 第十七章 洪积相

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8个相标志:岩石的成分与构造、沉积构造、垂向序列、砂体宏观分布、古生物类型、地球化学特征、测井响应、地震响应

3、相序:从一种相逐渐过渡到另外一种相的一系列相的关系或相的有序组合。 4、相序定律(沃尔索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相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5、冲(洪)积扇:携带着大量碎屑物质的山区洪流流出山口,因坡度变缓、流速降低而使碎屑物大量沉积,形成的锥形沉积体称为冲(洪)积扇。因其搬运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洪水期,又称洪积锥或洪积扇。

6、冲积扇沉积类型: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泥石流沉积 冲积扇亚相:扇根、扇中、扇缘(即近端扇、中扇、远端扇) 见右图 7、旱地扇和湿地扇特征对比: 类型 河流性质 扇体半径 坡度 河床分布格局 沉积物分布 干旱型冲积扇 间歇性河流 一般1.5—8千米,最大可达25千米 较陡,一般3—10度 变化频繁紊乱 多泥石流沉积,多粗碎屑岩自扇顶向前缘沉积物逐渐变细 整个冲积扇层序自下向上逐渐变粗,但单个沉积旋回主要为向上变细的河流层序 湿润型冲积扇 长年河流 50—140千米 平缓,<1—1.5度 河流往往定向迁移,决口改道具突发性 自扇上部至前缘沉积物逐渐变细,但在冲积扇中部和前缘的河槽内分布砾质沉积 整个冲积扇及单个沉积旋回均为向上变细的层序。 垂相序列

8、冲积扇鉴别标志:

(1)多种碎屑岩的组合,其中砾岩占很大比例;(2)粒度粗、分选差、圆度低、结构成熟度低;(3)具特殊的粒度概度图和CM图;(4)生物贫乏;(5)多冲刷构造、块状层理以及斜层理;(6)垂向层序与扇的进积与退积有关,相应为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层序;(7)平面上向源与剥蚀区或坡残积相邻,向沉积区与河流或风成干盐湖或湖、沼泽、海相接。 9、冲积扇与油气的关系:在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冲积扇是较常见的油气储层。

第十八章 河流相

1、RUST(1978)根据河道分岔参数和弯曲度提出的河流分类体系及其特点:

分为四种河流:平直河、曲流河(蛇曲河)、辫状河、网状河。 弯曲度 低弯度(弯度指数<1.5) 高弯度(弯度指数>1.5) 曲流河与辫状河比较:

单河道(河道分岔参数<1) 平直河 曲流河 多河道((河道分岔参数>1) 辫状河 网状河 曲流河:(1)单河道,高弯度(弯度指数大于1.5),宽/深<40,河道较稳定

(2)水流缓,水量变化小(3)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沉积形成边滩(4)常截弯取直作用(5)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辫状河:(1)多河道,低弯度(弯度指数<1.5),宽/深>40, 河道不稳定(2)坡降大,流量不稳定,搬运方式以底负载为主,沉积物较粗(3)心滩发育,天然堤和决口扇不发育 (4)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上游、山区或者冲积扇上面

2、曲流河的亚相: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牛轭湖亚相 河床亚相分2个微相: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又称点沙坝) 堤岸亚相分2个微相:天然堤沉积、决口扇沉积

河漫亚相分3个微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

3、曲流河沉积的二元结构: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垂相叠置。一个完整的曲流河相在垂向上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下部由底部滞留沉积和边滩

沉积组成;上部由天然堤岸和泛滥盆地沉积组成,二者的厚度比接近1:1。

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大于后者,它是曲流河沉积的重要特征。

4、辫状河亚相及微相划分: (1)河床亚相(2个微相):心滩、河床滞留 (2)泛滥平原亚相(3个微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

???5、曲流河、辫状河的区别:

(1)辫状河心滩发育、边滩不发育,这是与曲流河的重要区别。 (2)辫状河二元结构不发育 6、河流鉴别标志:(1)矿物成分复杂,成分成熟度低;(2)粒度资料反映了特征的牵引流性质;(3)沉积构造丰富,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具特征的“二元结构”序列;(4)生物化石稀少;(5)特征的砂体形态 7、河流沉积与油气的关系:(1)河流相是常见的与油气关系最密切的相; (2)河流相砂体可作为很好的油气储集层,储层非均质性强;

(3)河流砂体可形成岩性油藏、地层—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

第十九章 湖泊相

1、理想的陆源碎屑湖泊的沉积模式是沉积物围绕湖盆呈环带状分布,即从湖岸到湖盆中央依次出现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注:若是河流相,则呈条带状分布)

2、湖泊亚相分类: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以及湖湾亚相、湖泊三角洲亚相)

3、湖泊沉积序列:从盆地边缘至湖盆中央,沉积相序的组合大致是出现冲积扇、河流—湖成三角洲、滨湖和浅湖—半深湖—深湖和重力流沉积。 4、古代湖泊识别标志:(1)岩石类型较单一,缺少碳酸盐岩沉积;(2)沉积构造多样,多见水平层理;(3)生物化石丰富;(4)垂相层序多呈反韵律;(5)分布范围及沉积厚度变化多,深水沉积范围大。 5、湖泊沉积与油气关系:(1)碎屑湖泊相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

(2)就生油条件而论,深湖和半深湖亚相水体深,地处还原或弱还原环境,适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

(3)多旋回的湖泊发育在垂向剖面上演化形成多个生储盖组合,而且第一个组合的盖层即为第二个组合的生油层,从而造成生储盖组合的垂向叠合。

(4)潮湿气候区多旋回近海湖盆的中部旋回生储盖组合最发育,油气资源最丰富。

第二十章 三角洲相

1、三角洲:河水携带的载荷在其与湖泊、海洋的汇合处卸载形成的半锥形沉积体,在平面上以河口为顶端向湖泊、海洋展开呈三角形状。

2、三角洲体系受河流作用、海洋作用共同影响,可以从陆上一直延续到水下,所以它们属于大陆与海洋之间的过渡环境的沉积体。 3、三角洲形成的主控因素:(1)河流作用;(2)蓄水体(海、湖水体)的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3)蓄水体水动力作用强度;(4)河口区海底地形;(5)蓄水盆地构造特征 4、三角洲的分类:

(1)斯考特根据河流、抄袭、波浪作用强弱分为:建设性三角洲、破坏性三角洲

a.建设性三角洲:增长速度快,沉积厚、面积大、向海突出、砂泥比低。大型河流入海多形成此类。

b.破坏性三角洲:形成时间短,分布面积小,多为中小型河流入海所形成。

(2)盖洛韦根据河流、波浪和潮汐三种主导作用的相对强度三角形进行分类: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前者属于建设性三角洲,后两种属于破坏性三角洲。 (3)综合分类:

不仅考虑河流、波浪、潮汐三种能量作用的关系,而且还考虑三角洲沉积区与物源区的关系、三角洲平原河流类型以及三角洲沉积物的粗细,首先将三角洲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薛良清,1991),然后再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三种能量作用的关系将三角洲划分出河控、浪控和潮控三角洲。

5、河控三角洲形态分类:鸟足状三角洲、朵状三角洲

6、河控三角洲沉积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

(1)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微相: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湖泊等微相。 (2)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微相: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分支河口沙坝、远沙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微相(一种破坏性三角洲的沉积微相类型)。 远沙坝:下细上粗的垂向序列,是与河流沉积层序的重要区别。

注:三角洲前缘的指状砂体受到海水的冲刷、改造和再分配而形成席状砂层,使三角洲前缘变得较为圆滑而近似于半圆形。

(3)前三角洲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分流)河口砂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

(4)平面相组合:三角洲内部的平面相组合由陆向海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垂向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砂和粉砂、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和泥炭沼泽沉积,构成下细上粗的、厚度几百米的反旋回垂向沉积层序(层序的上部局部出现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旋回)。

7、三角洲与油气关系:三角洲由丰富油气,它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 (1)前三角洲亚相是具有良好生油条件的相带。

(2)三角洲前缘亚相分布有河口沙坝、远沙坝和席状砂体,水动力作用强烈,砂质纯净、分选好,具良好的储油物性。

(3)断层下盘常伴生有长轴平行于断层走向的狭长背斜,称滚动背斜,它提供了油气聚集的有利条件。

第二十一章 障壁岛、泻湖、潮坪和河口湾相

1、障壁岛是平行海岸高出水面的狭长形砂体,以其对海水的遮拦作用而构成泻湖的屏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