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第六课戊戌变法教案

.精品文档.

八年级历史上第六课戊戌变法教案

2.6 戊戌变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技能目标

1、结合课、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 2、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法指导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6

.精品文档.

展示:

我们从古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教师:康有为、梁启超就是鲁迅所盛赞的真的勇士,民族的脊梁。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几位热血青年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上演了一场空前奇伟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中华民族面临实现伟大复兴的一次机遇,然而,在那个“戊戌”年,他们失败了,或暴尸京城街头,或逃至海外东瀛。强国之梦最终与我们擦肩而过,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长久的反思,今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吧。

[讲授新课]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的背景

出示“时局图”,提问:你在漫画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

学生回答: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教师讲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这一危机深深地刺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6

.精品文档.

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 2、公车上书

(1)解释什么叫“公车上书”?

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2)出示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内容和影响 (3)出示康有为、梁启超的图片并介绍其人物。 二、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

教师讲述:虽然上书不达,但却轰动了京、沪,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康、梁带着对国势的沉痛、救国的迫切、变法的热衷、自强的思虑,继续为变法而奔走呼号。 1、思考: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2、课件展示学会的名称和报刊图片

思考: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