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人民银行面试总结与心得
走进那个面试室,前面做了十几个考官,一看就是行长级的人物,更加紧张了。问了此问题,要求每个十分钟内回答完毕:
会计面试题
1.按照会计准则披露的信息是真实的吗?
2.假如你看见一个同事在做一件秘密的事,不想让你知道,你该怎么办?
3.如果领导让你把应上缴国库的钱放在给职工分发的福利上,你怎么做?
4.如果监督检查部门查到会计人员和会计主管有违法行为,首先要追究谁的责任?
5.如何看待大公无私和公司兼顾? 6.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我国的“真实性原则”指的是可靠性这一主要质量特征,而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只是把它列为12个原则之一(尽管列在第一位),与其它的原则相比,并没有显示出真实性在信息有用性中的地位。另外,关于这一原则应称为“可靠性”还是“真实性”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可靠性”适合的主要理由是可靠性比真实性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为了便于我国会计工作者理解,还是称为“真实性”更好。对此问题,笔者认为还是改称为“可靠性”较好。理由如下:〈1〉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可靠”比“真实”更确切,有说质量“可靠”的,没有说质量“真实”的。〈2 〉
“可靠性”主要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讲的,而“真实性”则主要是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角度来讲的。〈3〉“可靠性”的内涵更丰富。会计信息要成为可靠的,必须是真实的;但由于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真实的会计信息却未必都可靠。〈4 〉由于在美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可靠性包含了真实性这一具有层次结构的质量特征,却使我国一些学者迷惑了,致使一些会计理论著作中竟将可靠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列作两个不同的原则。另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也将“可靠性”列为四项主要质量特征之一。所以,这样改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真实性也不例外。所以,为了全面透彻地理解真实性的含义,有必要用辩证的方法,从反面再对这一问题认识一下,这就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局限性。
首先,会计信息是历史信息。会计信息是对企业过去已经完成了的经济活动的反映,其真实性是对过去经济业务的真实反映,是过去的“真实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是构成决策有用性这一反映会计信息总体特征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但决策是与企业未来相关的。因此,真实的会计信息要对决策有用,必须输入预测模型,计算出预测的会计信息。如果输入的过程中,输入发生错误或预测模型本身有问题,都会使这一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决策的作用降低,甚至导致决策失误。
会计信息的历史性还表现在资产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多数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在物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历史会计信息与企
业现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之间会有较大差异。针对这种情况,会计理论界一直在努力寻求新的方法,如物价变动会计。采用现行成本计价,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高,却会因为现行成本涉及太多的不肯定因素而使真实性降低。原因在于,“可靠性和相关性常常相互冲击。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有所削弱,反之亦然。”〔2〕因此,为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在真实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在二者之间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让任何一方变为零。为了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使真实性和相关性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但有时不得不降低真实性以增强信息的相关性,从而使真实性显示出局限性。
其次,会计信息具有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是指在会计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由于选用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在反映同一经济事项时显现不同结果的特征。例如对存货的计价,现行制度规定的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五种。企业选用不同的方法对存货计价,会导致收益产生差异。可见,产生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是由于对同一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的结果,而这些方法都具有理论依据并且是会计准则所允许的。
信息含有估计的因素。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总是力求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这就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的性质。例如,坏帐准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残值、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年限等等。这些估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离开了会计估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