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十二五规划 - 图文

(二) 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随着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建设、运行,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露:

1.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水平仍然比较低

山东省农林生物质资源蕴藏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是,截至目前,生物质直燃发电装机容量仅为21.6万千瓦,在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中不足10%,在全省电力装机中不足1%,开发利用水平与我省农林生物质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

2. 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山东省地域广阔,自然村分散,农作物品种繁多,资源分布较广,生产经营模式较为分散,生物质资源收集难度较大。而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目前尚未研发出生物质资源从收获到制成燃料的“一站式”机械设备。此外,天气状况的不确定性以及燃料的季节性变化,也给燃料收集、储存和运输带来一定困难。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质发电产业规模化发展。

3. 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

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跨度较大、综合性强,国内在基础性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研究都滞后于现有产业的发展水平,自主开发支撑生物质发电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能力薄弱。同时,生物质发电产业与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还不协调,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支撑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条和技术服务体系。此外,国内生物质发电产业既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也缺乏真正熟悉和掌握生物质发电知识和规律的人才,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亟需建立一套适宜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运营模式。

二、 山东省概况 (一)

自然地理条件

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辖17个设区的市,140个县(市、区),1931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9417.2万人。全省陆地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45088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28.7%;平原盆地99759平方公里,占63.5%;其他12253

-6-

平方公里,占7.8%。

1. 气候条件

山东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1—14℃,年平均日照时数2300—2900小时,各地年日照时数在2099-2813小时之间,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间,无霜期180—22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2. 土地资源

全省土地总面积23565万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境内中部和东部为山丘,西部和西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宜于机械化作业。全省现有耕地1.03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3.7%。除现有耕地外,还有未利用土地2477万亩,其中宜农荒地1384万亩,农业增产潜力大。

3. 水土资源

境内水系比较发达,中小河流遍布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0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52亿立方米,除去重复计算70亿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占有水资源量为304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357立方米。全省主要客水资源是黄河来水,多年平均入境水量436亿立方米,灌溉分配用水量为70亿立方米。全省土壤主要有棕壤、潮土、褐土、砂姜黑土和盐土五个类型,宜农土壤可分为四级,适宜农业生产。

(二)

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1. 经济发展

山东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发展活力的省份之一。2009年全省实现GDP 33805.3亿元,增长11.9%,居全国第三位。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现代化的工业大省,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实现增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并形成了农产品加工、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山东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2. 道路交通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公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以省会济南

-7-

为中心,沿海开放城市和重工业基地、能源基地为枢纽,国、省道为骨架,联结各市地、县和广大农村、山区、湖区、海岛、贫困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干支相连、遍布城乡、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到2009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2.7万公里,其中,国道7519公里,省道1657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144.3公里;高速公路4283公里,一级公路7551公里,二级公路23925公里,全部消灭了等外路。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万公里,86%的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行政村通油路比例达到97.6%,全省所有乡镇实现了乡乡晴雨通车、乡乡通油路。农村客运站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已建成农村客运站407个,村村通客车率达到99.8%。

3. 农用机械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程度发达。2009年全省农机总动力11080.66万千瓦。拖拉机共有236.7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7千瓦及以上)39.92万台。农村运输车273.44万台,联合收割机15.83万台。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基本满足当前生物质直燃发电燃料收、加、储、运要求。

(三)

能源基本情况

山东是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能源消费大省。全省煤炭探明地质储量331亿吨,约占全国的3%;胜利油田是国内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我省。2009年全省实际生产煤炭1.47亿吨,原油2774万吨,完成发电量2870亿千瓦时,煤炭、原油产量和发电量均居全国前列。

山东省电力工业发展成绩尤为显著。截止2009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78.6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2009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29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5%。山东省500千伏“五横两纵”主网架建成。到2009年底全省共有500千伏变电站25座,变电容量3575万千伏安,线路长度5166.67公里;220千伏变电站249座,变电容量7390万千伏安,线路长度15287.37公里,形成了以500千伏为主网架,输配协调发展的超高压、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的大型现代化电网体系。

三、 山东省农林生物质资源情况 (一)

农林生物质资源区域划分

根据全省主要农作物、林业的地域分异规律,并按照保持市界完整性的原则,把全省农林生物质资源分布划分为四大区域。具体分区方案见表3-1。

-8-

表3-1 全省农林生物质资源四大区域分区方案 区域名称 一、鲁西北区域 二、鲁南区域 三、鲁中区域 四、胶东半岛区域 (二)

农林生物质资源现状及资源潜力分析

1. 农林生物质资源现状

山东省是农林业大省,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所需的农作物秸秆、林木剩余物等资源较为丰富。

(1) 2009年全省农林生物质资源品种、种植面积及资源量

2009年,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17525万亩,玉米、小麦等七类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14660万亩,粮食产量5801万吨,秸秆产量7270万吨。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183.95万亩,秸秆产量3279万吨;小麦播种面积6131.93万亩,秸秆产量3077万吨;水稻播种面积194.65万亩,秸秆产量122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308.31万吨,秸秆产量189万吨;大豆播种面积303.86万亩,秸秆产量92万吨;花生播种面积1251.58万亩,秸秆产量362万吨;薯类播种面积285.71万亩,秸秆产量149万吨。

2009年,全省林业生物质资源量1412万吨(不包含工业废弃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其中,果树面积887.32万亩,枝桠产量177万吨;桑园面积74.28万亩,枝桠产量33万吨;成林抚育面积1830万亩,枝桠产量1097万吨;采伐剩余物产量105万吨。

总的来看,山东省农林生物质资源较为丰富,2009年,仅农作物秸秆、树木枝桠及采伐剩余物三项产量就达到8682万吨。

区域范围 东营、 德州、 聊城、 滨州 枣庄、 济宁、 日照、 临沂、 菏泽 济南、 淄博、 潍坊、 泰安、 莱芜 青岛、 烟台、 威海

-9-

表3-2 2009年全省主要农林生物质资源情况表① 项目 名称 玉米 农 业 生 物 质 资 源 小麦 水稻 棉花 大豆 花生 薯类 小计 林 业 生 物 质 资 源 果树枝桠 桑园枝桠 成林枝桠 采伐剩余物 小计 合计

(2) 四大区域主要农林生物质资源产量

总的来看,全省生物质资源以玉米、小麦秸秆为主。鲁西北、鲁南、鲁中和胶东半岛区域玉米、小麦秸秆量分别占其资源总量的75%、67%、80%和72%;树木枝桠和采伐剩余物分别占其资源总量的19%、17%、13%和14%。鲁西北和鲁南区域棉杆和林业生物质资源较其他两个区域更为丰富,分别占其区域资源总量的3.9%、19%和2.4%、17%。

本规划所指农林生物质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树木枝桠及木材采伐剩余物,不包括工业废弃物、木材加工剩余物。我省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大豆、花生、薯类草谷比分别为1.34、1.2、1.1、1.7、1.6、1、1。

-10-

种植面积 (万亩) 5183.95 6131.93 194.65 1308.31 303.86 1251.58 285.71 14660 887.32 74.28 1830 ---- ---- ---- 资源总量 (万吨) 3279 3077 122 189 92 362 149 7270 177 33 1097 105 1412 868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