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客扭扭车大战:一家初创公司山寨围困下的中国式命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骑客扭扭车大战:一家初创公司山寨围困下的中国式命运

作者:周迪 China IP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2016年第03期

2015年12月12日前夜,临近西方圣诞节的好日子,中国扭扭车市场的电商们正摩拳擦掌,兴奋地等待着这个购物狂欢日的到来。谁也没料到,正是在这一天,因为接到美国Razor公司专利侵权的投诉,亚马逊突然强制下架了所有中国厂商的扭扭车产品,并冻结卖家账户近三个月的销售额。火爆了一年多的扭扭车市场,突然陷入了一场从未有过的寒冬:600多家厂商财货两空,3000多家上下游企业受牵连,累计受损超过百亿元。截至记者发稿前,这起下架事件的后续风波还在持续发酵,超过30万人受此影响,约10万人面临失业。

除了来自Razor公司的专利侵权投诉,业内人士认为,此前一系列扭扭车爆炸及燃烧事故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才是此次亚马逊下架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作为2015年拉动中国GDP和出口的“黑马”产品,这款由美国明星和粉丝效应催生的“扭扭车”时尚风潮,在很短的时间造就了风靡全球的市场奇迹。下架风波之前,日出口量达到11万台依然供不应求,甚至连服装行业也一窝蜂涌入扭扭车市场以分得一杯羹。然而,日夜生产的疯狂和市场神话下,却是接连从欧美传来的山寨品爆炸燃烧丑闻,扭扭车深陷负面泥淖,甚至被西方媒体称为“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亚马逊的封杀,将扭扭车市场长期以来被质量安全和中美专利之争交织缠绕的狼狈摆上台面,Razor公司这招“隔山打牛”的百步神拳,也把一直备受负面舆论缠身的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骑客”)再次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一些被下架的厂商曾以“10万元”获得骑客的专利授权,但这并没有获得亚马逊的认可。这一次,许多业内人士将骑客看作是行业破冰的希望。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布扭扭车产品的市场开创者,在骑客看来,亚马逊下架事件拉开了一场行业大洗牌的序幕。骑客法务部经理李露向China IP记者表示,骑客扭扭车自上市以来便深陷专利侵权厂商的抱团式围困和舆论施压,价格战令行业利润被不断洗劫,骑客一度承受着被市场挤压的无奈。对骑客专利的质疑施压、仿制品猖獗下的安全问题,更使这款本该为“中国智造”正名的产品在成长阶段便岌岌可危。“从这个意义而言,亚马逊下架事件给全行业一个很好的警示——质量和安全永远是产品的生命,我相信这会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渐进过程。”据透露,目前骑客已经在美国展开了专利维权行动。 美国律师解读:扭扭车专利之争

扭扭车的中美专利之争,长期以来被许多未经证实的“传言”版本笼罩,更像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谜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直以来最为流传的版本认为,扭扭车最初的发明人是美籍华人Shane Chen(原名“陈星”),他起初只画了一张草图,提出了“自平衡”的理论概念,并于2013年分别在美国和中国申请了专利。然而,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陈星曾委托多家中国厂商将这项专利实施生产出来但均没有成功,传闻其中一家代工厂找到了一名杭州的大学老师,对方将陈星概念中的“自平衡”理论改为“机械平衡”理论,最终将产品生产出来并申请了相关专利,这位大学老师便是杭州骑客的创始人应伟佳。

这个版本时常被业内组成的“反骑客联盟”用来讨伐骑客“剽窃”一说,对此,应伟佳在美国接受《美中时报》采访时曾直言不讳地提出:“这完全是对方自圆其说策划的谣言。”这位曾经的大学教师显然缺乏应对媒体的圆滑手段,甚至直言“陈星剽窃了自己的技术,他才是真正的?李鬼?。”“舆论的讨伐声里一直刻意回避骑客的研发背景,事实上,我们从2006年就已经开始介入相关产品的研发,那时候的研发重点是平衡车最重要的控制系统。”李经理拿出一份骑客平衡车专利列表向China IP记者介绍,2007年,应伟佳创建的孵化器公司杭州亿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和浙江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开始进行智能代步车的相关研究与孵化,并于2009年开始进行专利申请,仅2009年-2012年间骑客就已申请了22项扭扭车相关的智能平衡车专利,前期投入3000多万研发费用,直至具备成熟的科研基础和技术,应伟佳才成立了杭州骑客公司进行扭扭车的产品生产和运作。

今天的骑客扭扭车已经拥有近150项专利,然而,作为一家初创公司,骑客在初期犯了一个中国企业常常出现的致命失误——忽视海外专利布局,产品先于专利上市。2014年8月,骑客联合苏宁易购在全球首次发布第一台扭扭车,却在发布前两个月才开始着手美国及全球专利的申请事宜,这也导致了骑客今天所面临的被动局面——在美国,骑客2014年启动的专利申请晚于陈星在2013年申请的专利。而恰是这一年的时间差,却使骑客原本可能的有利局势反转直下,“在中国,骑客自2009——2012年就已申请了大量专利,比陈星在2013年的中国专利申请早了4年。”应伟佳接受《美中时报》采访时说。然而,之后的局势变化更出乎骑客的预料。2015年9月,陈星将其在美国的发明专利独家授权给了美国电动滑板车巨头Razor公司,作为一家在专利诉讼领域主动进攻型的老牌企业,Razor抓准时机的一纸投诉,便导致了对行业毁灭性打击的亚马逊下架事件。而这家尚年轻的初创公司,也不得不直面与美国巨头的对抗。

遗憾的是,China IP记者并没有采访到陈星和Razor公司,曾经的事实真相究竟如何,仅凭只言片语,如今也再难还原和证实。回归专利归属的法律问题本身,记者采访了国际顶尖的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专利部合伙人马律师(因对方不愿透露姓名,文中称“马律师”)。“从是否侵权角度而言,Razor手中所持有的陈星专利是基于自平衡理论,按照其权利要求,开机之后车子本身就能实现平衡;而骑客的扭扭车及其专利则源自平衡理论,必须通过人的控制才能达到人机合一的平衡。”马律师说,“从这个角度而言,骑客的产品和陈星的专利有本质的理论区别,骑客有很强的不侵权理由。”

陈星的专利在前,骑客的专利在后,对于舆论时常一概而论口诛笔伐的“以时间前后”作为骑客侵权的判断依据,马律师认为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他向China IP 记者解释,专利授予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一个排他权而非使用权,如果双方在没有得到互相许可的前提下,在先专利不能使用在后的,在后专利也不能使用在先的,专利持有人的权利仅仅是阻止别人实施自己专利里面的新发明。“所以现在双方面临的现实问题是,Razor有专利不代表自己就可以卖这个产品,因为它也有可能侵犯骑客的专利;骑客有专利也不代表骑客就完全可以实施,除非能够提供自己不侵权的理由,或者无效Razor的专利。”马律师说。自苹果起诉三星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获得上亿美金的赔偿案之后,外观设计专利不再是被人忽视的一隅,而在他看来,骑客目前在美国拥有的外观设计专利可能发挥很强的攻击力——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扭扭车都无一例外的抄袭了骑客的外观设计,这其中甚至包括陈星在中国授权厂商生产的产品。

除了媒体舆论里的专利争议点,马律师认为事实上更严重的问题则来自陈星专利的权利要求说明书。这项发明专利一直被业内认为是 “不可绕开的行业基础专利”,但马律师对其持谨慎态度。“专利撰写是一件非常艺术性的工作,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写得太窄,太窄了别人很容易就能绕过;也不能写得太宽,太宽了就会把现有技术涵盖进去,进而导致权利无效。”马律师说,“而陈星的权利要求范围写得似乎比较宽,且比较模糊,权利要求也不是很多,从专利创造性和新颖性的角度而言,该专利可能存在无效风险。”

美国市场上备受瞩目的专利纠纷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去解决,而在欧洲和中东地区,这个连陈星也没有涉足专利申请的空白市场,骑客却早已抢先一步积极布局专利。在应伟佳看来,“这是骑客没有丢失的优势阵地。”李经理向记者透露:“目前为止所有返回来的回应都是正面的。在欧洲,法国海关已经查扣了几批可能侵犯骑客扭扭车外观设计专利的货品,并连续四次通知我们,由我们来确认货物是否放行。”骑客在美国启动的专利维权活动,李经理坦言,这也是骑客在“为当初忽视专利布局的教训买单”。类似事件时有发生,因忽视知识产权,高额的律师费用似乎成为许多国内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必交的“学费”,马律师也提醒更多的中国初创企业避免短视和急于求成:专利布局需早于产品上市先行。 骑客深陷山寨围困:安全问题会毁掉整个行业

在马律师看来,骑客面临的最大困境,绝不只是专利。专利的纠纷可以通过法律得到解决,而质量和安全问题则攸关整个产业的命脉,行业内任何一家厂商都无法幸免。

2014年8月,骑客在苏宁正式上线全球第一台扭扭车,随着贾斯汀·比伯等明星在个人社交网络上晒出了自己和扭扭车的合照,这款产品出人意料般迅速火爆欧美市场。而就在上市后的仅仅两个月,骑客扭扭车便遭遇大量山寨厂家的蜂拥而入,“花费10万元模具费就能轻易进入市场,”有业内人士感慨,“我做了十几年生意也没见过一款产品可以这么火,只要有货,就有人买。”直至后来扭扭车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骑客深陷被侵权的泥潭,已完全丧失了对市场的掌控。采访中李经理告诉记者:“事实上我都不好意思说,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在今天不足1%,完全被山寨围困。”

山寨厂商出现后,接踵而至的“价格战”开始洗劫市场利润。“最初上线的骑客扭扭车售价是5980元,但别的厂家可以卖到2000多元甚至1000元以内,我们的价格不得不被拖着往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