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谏逐客书》的修辞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谏逐客书》的修辞策略

作者:程敏

来源:《中文信息》2015年第01期

摘 要:《谏逐客书》是古代上书公文的成功典范,它将一场危机化为乌有,究其原因, 得益于其巧妙的修辞策略。本文将从避实击虚,开门见山;高屋建瓴,反客为主;以美为刺,刚柔兼济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为我们今天的言语交际活动、公文写作提供借鉴和方法。 关键词:谏逐客书 ; ;修辞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187-02 《谏逐客书》写于公元前237年,是战国末期楚国人李斯谏劝秦王取消逐客令的奏议。战国末期,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劝秦王大规模兴修水利,企图以此削弱秦国实力,无暇对韩国用兵。事发后,对客卿早已心怀不满的秦国宗亲大臣便借机煽动秦王驱逐一切客卿。秦王盛怒之下接受建议,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上书劝谏,秦王看后幡然悔悟,立即废除逐客之令,恢复李斯的官职,并加以重用。一份谏书,将一场危机化为乌有,究其原因,得益于其巧妙的修辞策略。

作为一个特殊的角色,古代君王至高无上,其权威也往往不容质疑。谏言君王之非,极易触犯龙颜,招来入狱或杀身之祸。于是上书君王就需要在言语材料的选择和组合上下一番功夫。《谏逐客书》是古代上书公文的优秀典范,研究其修辞策略,对我们今天的言语交际活动、公文写作都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一、避实击虚,开门见山

李斯上书劝谏时,秦王已经颁发“逐客令”,“令”具有权威性、强制性,一经颁布,任何人都要绝对服从。李斯此时上书,难免抗命之嫌。但他在首句通过避实击虚的手法,既开门见山表明反对逐客的主张,又巧妙地避开了这一困境。

《谏逐客书》首句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也。”使用一个判断句,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地表明立场,李斯反对逐客的鲜明态度跃然纸上,秦王一看便知宗旨所在。同时避实击虚,将“逐客令”降格为“吏议逐客”,秦王已下令逐客的事实变成未成事实。这样就把批评的矛头从秦王身上转移到了大臣身上,既避免了触怒秦王,也为秦王收回成命留下余地,使自己躲开了抗命不遵的罪名。

李斯还用一个“窃”字,表达了自己的谦卑姿态,同时也消减了咄咄逼人的气势。正如《荀子?荣辱》所言:“恭俭者,偋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二、高屋建瓴,反客为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