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马原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 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C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4.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A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B )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 6.假象是(C )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 C从反面歪曲反映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7.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8.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地质队员探矿 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11.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B)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1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1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1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有(D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5.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B )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

1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D ) 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1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B )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19.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C)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 20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D)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

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 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D)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 22.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D )

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 23.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D)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24.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认识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 C )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

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D.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C )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 C.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7..\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D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28.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A )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29.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

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 二、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BCD )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2.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BD )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3.<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B )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4.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 ACD )

A.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只注重认识世界,忽视改造世界 B.哲学的任务只是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C.哲学不仅要认识现实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不可分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5.感性认识是(AB )

A认识的初级阶段 B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 C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D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6.理性认识是(ABD )

A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 B认识的高级阶段

C生动形象的认识 D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7.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AB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ACD )

A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B要有鲜明的效果

C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行动 D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9.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CD )

A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前提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高 10.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BD ) A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B在我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和前人为直接经验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排斥的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促进的 11.属于人类的基本实践形式有( ABCD )

A学生读书 B农民起义 B运动员训练 D宇航员探究火星的奥秘 1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BC )

A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C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也是客观的 13.犯错误是难免的,因为(AB )

A人的认识过程是复杂的 B人的认识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C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D人的认识正确与否因人而异 14.真理都是具体的,因为(ABC )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C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 D真理是包含谬误的 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ABCD )

A实践具有普遍性品格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 C由真理的本性决定 D由实践的品格决定 16.“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为真理”就是说(AC)

A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 C有用就是真理 D真理与谬误有确定界限 17.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主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 ACD )

A实用主义的观点 B旧唯物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8.“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说明(ABCD) A人的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B人的认识运动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C人的认识运动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19.相对真理是指(AB )

A真理是对物质世界的一定领域的正确认识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

C真理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包含谬误 2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ABC)

A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 B人类的能动性的活动 C人类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D人类的精神活动

21.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在画家眼中是色彩与风韵,在植物学家眼中是形态特征, 这是因为(ABC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支配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认知结构影响感觉活动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22.科学家对1994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和准确的预报, 说明(ACD)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经可以预测一切天文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23.有科学家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说明了( CD )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自在自然的世界正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 D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ABCD )

A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认识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C认识是思维对存在无止境的接近 D人的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25.“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说明精神力量(ACD )

A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 B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源泉

C精神力量对社会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 D为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2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说明(CD )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有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27.旧唯物论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BC )

A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C否认认识是辩证发展过程 D否认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28.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BCD )

A认识对实践不起推动作用 B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积累感性材料 D实践锻炼主体的思维能力 29.割裂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ABCD)

A唯心主义 B教条主义 C经验主义 D或“左”或“右”的错误 30.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189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 ACD ) A.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 B.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C.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D.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31.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 ACD ) 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 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

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

32.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领导—群众”相一致的哲学基础是( AB ) A.辩证法的“个别—一般—个别” B.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实践”

C.辩证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D.认识论的“认识—实践—认识” 三、辨析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不是唯一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还有有用性、实验、生活等等。

2、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这两者是一致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可以有时遵循,有时不遵循,想遵循就遵循,不想遵循就不遵循的价值要求。

4、自由就是天马行空的胡作非为,想怎样就怎样。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如何? 3、如何认识必然和自由及其相互关系? 4、实践及其要素和特征是什么? 5、真理和价值的内涵是什么?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 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