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①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一周为一天,就是24小时。 ②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③自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昼夜交替现象 B、时差: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o,分为一个时 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2)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就是公转,公转一周(即周期)为一年。 ①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o34′的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 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季节更替 注:(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 (b)任何地点,春秋分均昼夜平分。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昼 越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 越向南,昼越长。 (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 B、地球五带 注:(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 现象来划分的。

(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 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热带 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 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南、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二、地球仪

1、地球绕着固定的轴转动,称之为地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北极(N)、南极(S)。 2、经线与纬线 经 线 纬 线 定义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弧线,叫经线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 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直至成点 形状 半圆 圆,除极点外 度数 从本初子午线0°到180°E(W) 从赤道(0°)到90°N(S)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变化 从西向东增大为东经;从东向西增大为西经。 从南向北增大为北纬;从北向南增大为南纬。 特殊线 本初子午线(0o);180o(日界线);20oW和160赤道(0o);南、北回归线(23.5oS、N);南、北o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极圈(66.5oS、N) 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 4、几条重要的分界线

北寒带 北极圈(66.5°N)

北极圈

(66.5°N)

北温带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23.5°N) (23.5°N) 赤道 赤道(0°) 南回归线 (0°) 热 带 南回归线(23.5°S)

(23.5°S)

南温带 南极圈 (66.5°S)

南寒带 南极圈(66.5°S)

几条重要的纬线 五带的分布

90oN 90oN 高纬度 60oN 20oW 160oE 中纬度 30oN

西半球 东半球 低纬度

180o 180o

赤道0o

0o

30oS

中纬度

北半球 60oS 赤道 高纬度 南半球

90 低、中、高纬90oS

oS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三、时区的划分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其中东、西十二区各跨7.5度,合为一个时区。

1、中央经线的经度数=时区数*15°(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中时区中央经线为0°经线,东西十二区 中央经线为180°经线)

2、区时:时区的时间。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相差N个时区,则相差N小时,按照“东加西减”

的方法。(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就是中国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 120o经线上的地方时) 3、日界线(180°经线):以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而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4、本初子午线(0°经线) 5、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

地图

一、地图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方向:(地平面上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判断:(其他方式:以指南针、北极星、手表定方向) (3)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距相等。(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 (4)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数值大,地势高;等高线数值小,地势低。 (5)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别地表形态:

①等高线的中间数值>边缘数值,表示山峰。 ②等高线的中间数值<边缘数值,表示盆地。 ③等高线凸向数值的低处,表示山脊,反之,凸向数值的高处,表示山谷。

④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地部位,表示鞍部。 ⑤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处,表示陡崖。 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别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陡。

(口诀:线疏则缓,线密则陡,线交则崖;凸高山谷凸低脊;两山相连则为鞍。) 3、等高线分析题目:

方 向 有指向标 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 无指向标 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纬网 纬线代表东西方向,经线代表南北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图上距离比例尺大→ 表示范围小→ 内容详细(大小详 如:山东地图) 比例尺?

实地距离比例尺小→ 表示范围大→ 内容简单(小大略 如:中国地图)

表示方式:a、数字式 如1:100 000或1/100 000

b、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线段式 0 1 2 3 4千米

比 例 尺 范围、内容 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出主意有,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

注记。(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2、经纬网地图

①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②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经纬度、方法与技巧、定位口诀:南增南纬,北增北纬。西增西经,东增东经。 ③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同一条经线上,两点的纬度相差1°,两点的距离约为111千米。所以,同一条经线上两点的距离为111千米×相隔的纬度数。注意:在赤道上,两点每隔经度1°,距离也相差111千米。 二、等高线

1、等高线相关知识:(结合课本39页图2-48、图2-49)

(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①爬山问题:选择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攀岩问题:选择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 ②判断河流问题:河流多发源于山谷地带。

③修公路问题:沿等高线修,理由:跨越等高线数量少,施工难度小,成本低。 ④修水渠问题:沿山脊由高往低修,理由:水可以自行引流,节约成本,易于修建。

⑤修水库:选择盆地地形,大坝修在盆地的缺口处,理由:盆地地形利于蓄水,大坝建在盆地缺口处使水库 蓄水量最大且工程量小,施工成本低,时间短。

⑥山区迷路问题:沿山区河流走。理由:a河流从高往低流,b且河流沿岸易形成聚落,更容易走出大山。 4、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设色的原则:平原:绿色;高原、山地、丘陵:黄色;高山:褐色;海洋:蓝色;

地球的面貌、居民和发展差异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1、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欧亚大陆,中国位于亚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 多、纬度最高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3、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太大印北)。太平洋最深岛屿 最多;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 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 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

运河 土耳其海峡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两侧的大洲 亚洲、欧洲 亚洲、非洲 北美洲、南美洲 亚洲、北美洲 沟通的海洋 黑海、地中海 地中海、红海 太平洋、大西洋 太平洋、北冰洋

二、世界地形

1、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 4、世界两大山脉带与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世界 第1带 第2带 两大山脉带 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横贯欧亚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四、世界的居民

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

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5种基本类型。 3、我们家乡潍坊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山地 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高原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丘陵 海拔不高,地面起伏,坡度和缓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6、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三、海陆变迁 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 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阿尔卑斯山的隆起(欧洲):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亚洲):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落基山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地中海将消失: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 红海将扩大: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 日本被称为“火山国,地震邦”: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 火山和地震。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 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问题: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⑵、水资源污染,淡水等缺;⑶、乱垦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 失,沙漠化严重;⑷、建筑用地过大,导致耕地减少等。

5、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6、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美国境内。 拉丁美洲主要是混血人种。 7、语言:(1)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2)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把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拉丁美洲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仅巴西 和一些岛国使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使用阿拉伯语。 8、宗教:(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圣经》为经典,主要分布在欧 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古兰 经》为经典,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及斯里兰卡。 (2)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9、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10、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 容易形成聚落的地方:河流的交汇处、入海口;沿河沿湖;铁路或公路的交叉处;平原和山麓地带。 五、世界的发展差异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2、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中国是世界 第一人口大国,第二是印度。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3、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①俄罗斯、②加拿大、③中国、④美国、⑤巴西、⑥澳大利亚。

4、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来临,个国家级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5、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UN),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5个常任理事国(中、 法、俄、英、美)。

6、中国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 — 瑞士日内瓦 ,宗旨:“促进世界经济 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7、国际重要组织的缩写:世界银行(WB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盟(EU)东盟(ASEAN)二十国集团(G20)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国际商会(ICC)。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