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例。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过程也有某些类似的情况。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更替出现反复甚至倒退是时常出现的。从世界历史上看,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2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8.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一定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的矛盾表现出来,或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甚至冲突。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会导致代表或拥护不同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法律制度的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命,进而促使一定社会形态的变迁、更替。在一定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的解决,都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无论是阶级斗争、社会革命,还是社会改革,根源都是社会基本矛盾。

29.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是指同一定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由经济关系或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社会经济地位。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一切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

30.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这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形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

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迫使反动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关系和政策,使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1.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阶级分析方

41

法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阶级分析方法要求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认识阶级社会中的复杂现象,要全面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从而对整个阶级关系和阶级力量对比加以全面的、动态的把握。在对社会现象进行阶级分析时,要严格区分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区分基本阶级与非基本阶级,区分阶级对立与阶级差别,区分不同的阶级与不同的阶层,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32.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革命,亦称社会革命,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推翻奴隶制的新兴地主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的新兴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社会革命的爆发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如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如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和群众的发动程度等。

33.首先,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其次,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充分激发他们的革命热情和聪明才智,极大地教育和锻炼包括革命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再次,作为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种社会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34.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同时也不否认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为争取劳动者境况的改善所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因为改良主义主张用改良代替社会革命,不触及社会主要矛盾,因而不可能根本扫除社会发展的障碍,甚至走向革命的反面,成为阻碍革命的绊脚石。

35.改革不同于社会革命。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而不是根本质变;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不是用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而不是被统治阶级发起的旨在推翻统治阶级及现存社会制度的革命运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是,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社会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改革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36.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

42

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用新体制代替旧体制并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不断破除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7.科学和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 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在今天,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日益融为一体。

38.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现代科技革命对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之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科技发展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使劳动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地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使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使人们的劳动方式正在经历着由机械自动化走向智能自动化、由局部自动化走向大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动化的根本性变革。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新的技术革命在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同时,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比例迅速增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日益增长。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推动生产的分工和协作的广泛发展,并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必然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人了信息时代。伴随科技迅速发展而来的是“知识爆炸”,要求人们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已日益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处理、储存和传递信息的手段,给学习、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等手段,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人们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人们能更多地从事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引起思维变化的最切近的基础是实践。科技革命首先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促使思维方式的发展,如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们具有子新的知识理论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能够运用新的理论工具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去研究一系列新现象、新领域、新课题。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43

39.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对科技消极作用的控制手段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40.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历史观的对立: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表现就是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忽视和贬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即英雄史观。 41.英雄史观产生的根源: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从认识根源看,英雄史观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置于视野之外。

从社会历史根源看,英雄史观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有关。广大人民群众在私有制社会处于无权的地位,受剥削,受压迫,其积极性备受压抑,其历史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和社会应有的承认,而少数剥削阶级则掌握经济、政治权力,高高在上,独断专行,似乎他们在为所欲为地主宰历史。这就为英雄史观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土壤。

从阶级根源看,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于阶级偏见,不敢承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而需要用英雄史观来为自己服务。这是英雄史观得以产生并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

42.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作为“类”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差别,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要求人们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阶级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一定群体和个人的本质和作用。

43.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

第一,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整体的社会历史并非个体的历史的简单堆砌。社会历史就其整体来说,是一定的群体(集体、阶级、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及其产物的演进过程,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成和演进过程。

第二,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手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体现在历史主体的活动之中,一定的历史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动力体系的载体。社会历史发展是社会领域中各种力量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只有那些代表着经济运动必然性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力量的人才属于创造者之列。

44

第三,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人与历史的关系具有类与历史、群体与历史、个体与历史三层关系。在类与历史这一层次上,无疑应当肯定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层次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观点,并借此与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和超人创造历史等唯心史观划清界熙。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层次上,而是更深入地考察群体与历史、个体与历史的关系,考察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区分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力量与非决定力量、主导力量与非主导力量,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

44.人民群众及其历史作用:人民群体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体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首先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者的作用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体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中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而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45.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体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6.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历史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个人是指社会群体中单个的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着差别。有的人的作用大些,有的人的作用小些;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应坚持历史地、具体地分析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7.历史人物及其作用:

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对历史事件有深刻的影响,有时甚至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从而导致历史发展出现

4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