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试卷及答案综合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1. 被美国心理学界公认为工业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 )

A.梅奥 B.勒温 C.闵斯脱博格 D.马斯洛 2. 管理的核心是( )

A.人 B.事 C.任务 D.目标 3. “团体力学理论”的创始者是( )

A.麦格雷戈 B.勒温 C.巴纳德 D.德鲁克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C)14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16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D)2

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 C.组织心理 D.病理心理 2.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认识事物是管理心理学应坚持的( C)11 A.联系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具体性原则 3.谈话法和问卷法应属于( C)14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1.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 C)6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德国

2.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中,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之为( D)14

A.案例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1.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4

A.普通心理学 B.管理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2.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他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其中P是( A)7 A.行为 B.函数 C.环境 D.个人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 D)2

A.组织文化 B.领导心理 C.激励心理 D.组织心理 3.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五类,它们是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和( C)12 A.谈话法 B.判断法 C.测验法 D.分析法 1.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7

A.斯腾 B.梅奥 C.闵斯脱博格 D.勒温

第1页/共37页

2.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把研究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称为( B)3 A.行为心理 B.组织心理 C.个体心理 D.群体心理 3.勒温创立的群体动力理论被称为( A)7

A.“场”理论 B.“人群关系”理论 C.“需要”理论 D.“人—机”理论 1.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研究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C)2

A.组织心理 B.行为心理 C.群体心理 D.个体心理 第二章

4.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的人性假设理论是( )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5.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认为环境中的事物通过学习成为自己行为的模式,而个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个性类型论 D.心理分析论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C)22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C)24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D)27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决策理论 D.权变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C)28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3.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 C)36

A.“复杂人”假设理论 B.“经济人”假设理论 C.“社会人”假设理论 D.“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 31.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 A)28

A.意志过程 B.意向过程 C.思维过程 D.理性过程 4.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B)22 A.韦伯 B.法约尔 C.泰罗 D.古利克 3.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这是( D)37 A.“经济人”假设 B.“复杂人”假设 C.“社会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4.在心理过程中,我们把人们对事物的具有好恶倾向的体验称之为( C)29 A.理智 B.意志 C.情感 D.认识

第2页/共37页

2.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 C)36

A.电器实验 B.梅奥实验 C.霍桑实验 D.系列实验 4.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其主要代表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管理理论是( A)20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2.不是由社会需要引起的情感,即不是高级情感的是( D)29

A.社交 B.尊重 C.承担更多的责任 D.快乐 3.下列属于由社会需要引起的情感,即高级情感的是( B)29

A.爱好 B.尊重 C.恐惧 D.快乐 4.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条管理原则的人是( D)22

A.法约尔 B.泰罗 C.古利克 D.厄威克 4.在科学管理理论中,得出了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的人是( D)23 A.韦伯 B.泰罗 C.古利克 D.厄威克 第三章

6.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是(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人格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B)49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10.“早熟”与“晚熟”是( C)72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4.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具有二个方面,一是能力的类型差别;二是能力发展水平与发展早晚的差别,即( C)71

A.质的差别 B.性的差别 C.量的差别 D.数的差别 7.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 A)58

A.行为方式 B.生活方式 C.学习方式 D.交往方式 4.有人勤奋有人懒惰,这是性格的( C)60

A.意志特征 B.情绪特征 C.态度特征 D.理智特征 5.使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表现出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 A)61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态度特征 D.意志特征 31.个性倾向性不包括( A)44

A.能力 B.动机 C.兴趣 D.信念

5.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总和,称之为( A)44 A.个性 B.精神 C.素质 D.品德 6.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性格可分为( C)62

第3页/共37页

A.理智型、情绪型 B.内倾型、外倾型 C.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D.顺从型、独立型 5.下列不属于个性倾向性内容的是( B)44 A.兴趣 B.气质 C.爱好 D.需要

6.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具有安静稳重、反应缓慢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属于( D)54

A.多血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6.我们把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称为( A)52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心理

8.在有关个性的理论中,由弗洛伊德及其学生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是( C)50 A.社会学习论 B.个性类型论 C.心理分析论 D.特质论

9.有人经常处于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愉快欢乐之中,有人经常处于精神萎靡、抑郁消沉、闷闷不乐之中,这是性格的( D)61

A.意志特征 B.态度特征 C.理智特征 D.情绪特征

5.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孤僻胆小、行动迟缓的气质类型是( B)54 A.多血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5.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的气质类型是( A)53

A.多血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第四章

7.对人的知觉与对物的知觉的区别的根本点是( ) A.对人的知觉主要停留在被知觉者的身体姿态 B.对人的知觉主要停留在被知觉者的面部表情 C.对人的知觉主要停留在被知觉者的外部行为 D.对人的知觉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

8.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活动状态的认识是( ) A.自我管理 B.社会知觉 C.自我意识 D.自我知觉 9.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是( ) A.兴趣爱好 B.价值观 C.态度 D.人生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B)92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5.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在知觉过程中会把若干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他们在对知觉对象的组合中,服从于相似原则、闭锁原则、连续原则和( A)78

第4页/共37页

A.接近原则 B.情境原则 C.交替原则 D.对比原则 7.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可以划分为( A)83

A.对个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 B.对个人的知觉、群体知觉、角色知觉 C.人际知觉、群体知觉、角色知觉 D.对个人知觉、群体知觉、人际知觉

7.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 A)75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8.有人把乌鸦的出现看成是不祥的征兆,把喜鹊的出现看成是好兆头,这是归因偏差中的( D)93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群体利益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5.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过五个阶段,它们依次是: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 C)77 A.分析 B.研究 C.反应 D.判断

6.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三个主要客观因素,指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以及知觉对象的( B)77

A.信息量 B.组合 C.差异 D.相同 7.自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思想管理、自我心理管理和自我( B)99 A.交往管理 B.行为管理 C.经验管理 D.信息管理

10.老年人往往会认为年轻人举止轻浮、办事不牢靠,并在见到某个年轻人时把他归类到自己认定的形象之中,这是社会知觉偏见中的( B)88

A.第一印象效应 B.定型效应 C.近因效应 D.晕轮效应 11.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是指( B)99 A.自我知觉 B.自我管理 C.自我感觉 D.自我意识 7.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锁原则和( C)79

A.联系原则 B.具体原则 C.连续原则 D.客观原则 第五章

10.心理学家勒温认为改变态度的方法,离不开的是( ) A.学习 B. 群体的规范和价值

C.沟通 D. 一个人持有两个彼此互相矛盾的认识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A)116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A)117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6.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被称为( C)109 A.性格 B.气质 C.态度 D.动机

第5页/共37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