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案例ft Word 文档 (2)

案例4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案例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简称STC) 总裁张素心虽然刚刚获得2003年度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的奖状,但拿着手中的一叠叠汽轮机定单却露不出一丝笑意。在公司进入2004年之后,生产能力远远不足,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08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无疑是公司的产品受市场欢迎的真实写照。公司面临是否要投资生产线和如果投资则投资多少的抉择。一个决策失误将使前几年苦心经营的汗水付之东流。

一 公司背景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系由中国上海汽轮机厂(简称 STW )与德国西门子公司于 1995 年 11 月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公司(中方占股权 68% )。其前身上海汽轮机厂是中国第一家汽轮机厂,上海生产的汽轮机曾被誉为中国人的“争气机”。

自1953年建厂到1982年的30年间,从最初采用苏联东欧技术开发生产汽轮机,到依靠自身生产、技术能力的不断进步,STW所生产汽轮机组的装机容量在低起点上不断提高,逐步形成汽轮机组产品链,到1982年工厂已初具规模,但和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生产规模每年都在100万千瓦以下。

从1982年到1997年的15年是STW/STC汽机制造史上技术进步最快的15年。1982年由当时国家机械部联合国家电力部为STW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30万千瓦汽轮机的生产许可证,STW开始生产引进型30万汽轮机。1995年STW正式与美国西屋公司合资,全面引进西屋公司的汽轮机生产技术,1998年西门子公司成功收购西屋公司,西门子公司因此成为STC的外方合作伙伴。STC结合了西屋、西门子两家企业的优势,设计、生产汽轮机水平取得了飞跃。 STC目前在国内设计、制造和服务 50Hz 和 60Hz 的 6~1000MW 火电汽轮机,1300MW 及以下核电汽轮机以及相关产品,并已着手制造 50~266MW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STC成功地完成了技术引进、合资、技术消化和产品、能力的彻底升级换代。随着先进的叶片车间建成,一些先进的数控机床添置到位,STC已拥有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汽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单机容量可达100万千瓦等级,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可达到500万千瓦。

从1997年到2003年的6年STC取得了新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STC生产经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812万千瓦的机组盘车任务,还抓住了电站市场需求旺盛的良好机遇,承接了包括百万等级浙江玉环项目在内的近200亿元合同,STC年产量和订单额跃居世界最前列。

从1953年到2003年末,STW/STC共生产了1713台各种型式的汽轮机组,总功率超过8108万千瓦,约占国产发电设备总容量的40%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35%左右。现在STC下设24个处室和9个车间(分厂)。到2003年末,拥有职工4086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91名,内含高级职称人员121名。

STC成立50年来,创造了无数的中国第一,如生产第一台国产汽轮机、是中国第一家获得ISO90001体系认证的企业等。在行业内,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管理能力,STC都是中国最优秀的汽轮机制造企业;从上海的产业层面看,STC隶属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将要努力振兴上海电气,将她建设成中国的GE或西门子,而汽轮机又是所有装备工业产业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无疑STC已成为上海振兴装备工业最重要的一员。

二 市场预测为何这几年生产机组供不应求呢?这要从这几年的对电力需求的迅猛增长讲起。

从我国电力需求过去增长的趋势看,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电力需求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1980-2002年,我国电力消费迅速增长,由1980年的2952亿kW·h上升到2002年的16386亿kW·h,22年的年均增长率达8.1%。其中,“六五”时期年均增长率为6.5%,“七五”时期年均增长率为8.6%,“八五”时期年均增长率为10.O%,“九五”时期年均增长率为6.4%,2000-2003年为14.6%。以10年计,1981-1990年,我国电力需求的平均增长率为7.6%;1990-2000年,电力需求的平均增长率为8.2%;2000年以来,电力消费增长进一步加速,呈现强劲上升趋势。

从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看,今后几年维持较高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有较大的可能性。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经济增长总体提速,虽然电力消费也在高速增长,但电力短缺不断出现,消费弹性系数则降到1以下。其中1980-1990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816,1990-2000年为0.810,2个10年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极其相近。 表1 我国不同时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全国普遍的电力荒。这几年全国各省都出现过在用电高峰时期拉闸限电的情形。其中电力装机容量的缺口显得尤为突出。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2002年电力装机容量缺口是2035万千瓦,2003年缺口是4485万千瓦,新增缺口2450万千瓦,2004年净缺口估计有3000万千瓦。 由于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几年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造成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不足。在装机总量短缺的情况下,尽管各地普遍采用提高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的措施来增加电量供给,但由于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已处于高位,受负荷特性限制,继续提高利用小时已经非常困难。仅2004年一季度,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和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各电网最大电力缺口分别达到1700万千瓦和500万千瓦,拉限电损失电量分别为53亿千瓦时和14.7亿千瓦时。 下面给出今后十几年的我国的总的电力需求和工业和生活电力需求预测 表2 全国总电力需求预测 (单位:亿千瓦时) 年份 2002 2005 2010 2015 2020 GDP 增长速度 8 8.6 7.7 6.9 6.3

电力需求弹性

1.46 1.3 0.8 0.8 0.8 电力需求 14634 22810 30770 40600 52260

表3 未来20年生产用电需求预测 (单位:亿千瓦时) 年份 2001 2005? 2010 2015 2020 第一产业 762 835 957 1129 1333 第二产业 10370 15814 20680 28258 36899 第三产业 1442 1956 2977 4340 6136 合计 1257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