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一、有关物理学:
1)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 2)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 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
1) 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测量时间:停表。注意分针和秒针的配合。
3) 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三、物体长度及测量
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 估测人的高度、纸张的厚度、发丝直径、课桌及教室相关长度,知道教材长度和宽度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表面、整刻度线对齐被测起点。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测量结果带单位。⑥“算”:对同一被测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错误是不遵守规则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 特殊的测量方法:①累积法(微小量);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 体积单位:国际单位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1L=1000 mL、1L=1dm3、1 mL =1 cm3)
7) 量筒、量杯的使用:放于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8) 控制变量法:先观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一、宏观世界的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二、运动的描述:
1) 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
2) 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3)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4)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可选被研究物体做参照物。
5) 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都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6)实例分析:小明坐火车、本与笔、风洞、空中加油、同步卫星。 三、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观众观点);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裁判观点);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3) 速度: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4) 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5) 速度公式:v=s/t,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 6) 速度单位: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km/h),换算关系:1 m/s=3.6 km/h 7)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的测量:测得总路程和总时间两个物理量,带入速度公式即可。 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8)关于计算:先明确条件信息,然后原始公式-导出公式-带入数据-得出结果。后两步加单位。
四、各种形式的能量
1)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对应不同形式的能量。 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2) 机械运动→机械能;分子运动→内能;电子运动→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运动→核能。 3) 光能: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 4) 机械能: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即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5) 内能:物体内一切微粒(如分子做热运动)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6) 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泛指与电相联系的所有能量。
7) 化学能: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像石油和煤的燃烧,炸药爆炸以及人吃的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时所放出的能量。
8) 核能: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者聚变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五、典型例题:限速标志、列车时刻表、分段运动、鹰追兔、电能来源
第三章 声
一、声音的产生:
1) 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错误的表述: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3)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 振动一定能发声,发声不一定能听见。 注意区分声音的发生现象和声音具有能量现象两个知识点 二、声音的传播与接收:
1) 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 人感觉到声音的条件:(听力正常)有声源; 有介质; 响度够大 + 频率适当
4) 声速: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声速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人类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范围内。 三、乐音三个特征:(或称乐音三要素) 1) 音调: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振动快慢)决定的。频率高音调高,尖细;频率低音调低,低沉。 一般轻、小、薄、短者振动快音调高(吹酒瓶水多音调高,敲酒瓶水多音调低) 2) 响度: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3) 音色: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决定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4) 生活中关于声音的“高、低”可能指音调,也可能指响度。 四、其他声现象:
1) 回声:声音的反射现象。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最短距离为17m),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若小于0.1s,原声和回声叠加在一起,使得原声加强。因此在屋子里说话的声音比在操场上响亮。
2) 回声的应用: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S=1/2vt)可以测距离(如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潜水艇位置等)。
3) 共鸣:条件→频率相同
4) 噪声:物理学定义: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叫噪声。其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 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
从环境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的声音都是噪声。 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居民噪声等。
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路径中隔离和吸收;阻止其进入耳朵。
三种方法:吸声、隔声、消声
5)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频率高、反射强(倒车雷达,声纳);穿透能力强(B超、金属探测器);“破碎”能力强(超声加湿器、碎石、除垢、洗牙)。
6)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次声的来源:主要产生于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次声的应用:根据次声传播距离远,能量损失小的特点,可对次声源进行检测,如核爆、海洋温度检测、各类自然灾害等。
7) 声音的利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一、光的传播:
1)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为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三者位置)、小孔成像(倒立实像,与孔形状无关)。
应用:激光准直、站队成直线、射击时“三点一线”、木工检测木料表面是否平滑。 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3) 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空气和真空中的速度接近。在水中和玻璃中依次减小。 4) 光年:长度单位,1光年≈9×1015m。 一个天文单位: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5) 光传播能量和信息:像太阳能灶、激光打孔及切割、浴霸等说明光可以传播能量;交通信号灯、海员用旗语交流信息,聋哑人通过手势、动作及表情的变换进行交流等传播信息。
6) 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模型法)。 二、光的反射
1) 概念: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传播现象。
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注意表述中入射、反射的顺序。
3) 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零,反射角也为零,光的传播方向改变180°。
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为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射向各个方向的为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反射定律。
看到不发光物体是光的反射现象,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发光物体是漫反射现象。 三、平面镜及其成像特点
1) 实像和虚像:能够呈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交点,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后成为发散的光线,则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称为“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呈接,只能用眼睛观察,因为它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实质: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
镜面垂直。像与物上下一致,左右对调。 4) 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四、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注:发生折射时,在界面也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光在发生折射的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路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