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库
判断题:
(对)1、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内涵上的重大区分。 (错)2、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置于被动的配合与执行地位。
(错)1、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Ⅰ级(一般)、Ⅱ级(较大)、Ⅲ级(重大)和Ⅳ级(特别重大)。 (对)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
(对)1、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错)2、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
(错)1、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其相应的付出成本与代价也就越低。
(对)2、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参谋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对)1、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错)2、在危机爆发后,如果出现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那就只有让它先报了,不用理会它,身正不怕影子斜,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
(对)1、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来构成多元化的危机处理网络,是当今危机治理的世界性趋势。
(对)2、在大规模公共危机中,民众个体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民众可以通过参加政党、社团、社区组织或群众组织等方式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错)1、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整治有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逐渐下降趋势。
(对)2、浙江省的气象灾害具有鲜明的规律,如季节性、区域性、局部性和多灾并发性。
(对)1、目前,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体系,体制不顺,管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法制建设滞后。这些问题急需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来加以解决。
(错)2、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是规章制度和现场管理松弛,监管不到位;间接原因往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
(错)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进行预警。
(对)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属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接报后2小时内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错)1、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就是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影响十分严重。
(对)2、突发事件的善后重建,不仅要注意恢复事件中受损的物质与环境,更要注意恢复和重建事件中参与人的精神和心理。
1、迅速从紧急情况转到正常情况的能力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对)
2、虽然国际恐怖主义时有发生,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不用担心国际恐怖分子会流入我国进行恐怖活动。(错)
3、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对)
4、危机预案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对)
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只能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节点和网络,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收集的可靠性,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度。(错)
6、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应当利用主流媒体做好正面宣传报导,减少和消除不实谣言和传闻的负面影响。(对)
7、突发公共事件是否最终演化为公共危机,其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领导者的决策和管理能力。(对)
8、《突发事件应对法》适用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对)
9、公共危机管理中,利用权威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时,存在一个相对具有客观性的信号引导体系。(对)
10、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指标是保证耕地、水资源等食物资源总量不减少。(错)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D)。 A、危害性 B、不确定性 C、超常性 D、不可转化性
2、发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C)。 A、一般危机事件 B、较大危机事件 C、重大危机事件 D、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3、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4、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B)。 A、《紧急状态法》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D)。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6、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 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 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
7、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A)。 A、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B、保证正规渠道畅通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 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8、下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C)。 A、 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 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9、关于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一定要及时、准确,争取先声夺人。
B、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严重的危机事件暂时说得轻些。 C、不能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而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
D、新闻发布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通稿、记者采访、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
10、当强烈地震发生时,民众在自救中不应有的行为是(C)。
A、躲进卫生间 B、就近找个枕头、坐垫、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 C、赶快乘坐电梯下楼 D、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能训练。
C、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D、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B)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 A乡镇级 B县级 C地市级 D省级 13、一级响应只需要满足下面选项中哪一条就可以? (A) A、死亡200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少于90万
C、倒塌(严重损坏房屋)5万间以上,少于15万间 D、死亡人口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14、重大、较大、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A) A、15 B、18 C、10 D、20 15、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C)
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6、下列不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的是(D)。
A成因的多样性 B传播的广泛性 C分布的差异性 D治理的单一性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B)的原则。 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D、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18、能否处理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原则是(B)。 A、以人为本原则 B、尽早化解原则 C、依法处理原则 D、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19、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B)。 A、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 B、迅速控制事态 C、主导舆论导向 D、动用武装力量 20、当前,国际反恐的主导是(D)。
A、八国集团 B、欧安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联合国
21、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 B )。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22、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 D )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23、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 A )的建设目标。 A、
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24、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公共危机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B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25、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