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式教学设计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式教学设计探究

作者:林晓燕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8年第02期

【摘要】 本文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例探究基于生活化情境式教学的高中地理课堂实践,提升学生关注生活、用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生活化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178-01 0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式教学设计实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农业生产区位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思维导图、分析五常种植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以及五常地区突破种稻瓶颈的技术原因培养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宁夏菜心的案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分析东北和宁夏地区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难点: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 (三)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分析

高考考纲中对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中区域农业生产内容的要求是“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教材上选取的案例,对于笔者执教地区(广东省佛山市)的学生而言都过于遥远,难以产生共鸣,如果按照教材中的案例逐一呈现,难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为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拉近学生与案例之间的关系,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节内容学习中笔者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五常大米”和“宁夏菜心”创设情境,虽然选择的区域还是距离学生遥远的“东北”和“宁夏”,但是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之中。

(四)教学过程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式教学设计探究 1. 生活化情境的选取

教学情境贯穿学生学习以及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深入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作为情境切入点,全方位搜索关于该生活案例的资料,最后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梳理,融合三维目标,设计生活化情境,体现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2. 教学内容的设计

围绕确定下的生活化情境,去繁求简地提取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图文材料,在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新材料进行编辑,层层深入设计探究问题。 3. 课堂教学的实施

教学设计最后要投放到课堂中检验并逐步完善,因此教师要跟进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及时检测学生对生活化案例的理解与迁移,最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三、结语

2016年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地理学习基于青少年自身的经验,帮助他们提出问题,发展他们的智力技能,并对那些影响其生活的议题做出回应。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该落实包括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念在内的地理学科素养,而创设有效的生活化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与方法,还能提升学生关注生活、用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杨洁,丁尧清.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5):22-24. [2]李梁辉.“绿色新西兰”主题式教学设计.地理教学,2017(10):23-2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