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好酿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采得百花好酿蜜

作者:刘素琴

来源:《黑河教育》2007年第04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实际上小学语文的编排在内容上受到局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重视课外阅读教学,使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补充“营养”,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他们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引发他们的注意。”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要的动力。不管课外阅读多么重要,如果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一切都将是空谈。现在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或是在家长的逼迫下进行的,学生无法体验自主阅读带来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积极调动学生读书兴趣。

1. 营造氛围,自主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一致,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各不相同,其阅读兴趣、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尽量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要满足学生不同的课外阅读需要,首先应为学生准备大量的阅读材料。在实践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建造家庭小书橱,让学生具备藏书意识。此外,还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使家长提高认识,为学生购买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并在家中形成相应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我引导学生共同为班级建立书橱,让学生将自己已经看过的书拿到班级里,或用零花钱购买几本书捐给班级,使班级拥有一个比较丰富的小书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为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书籍的熏陶,我还经常与学生谈起自己在书店所见书目以及自己喜欢的书,从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选择阅读材料信息。

2. 肯定评价,体验快乐。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会正常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通过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我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身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新收获,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更广泛阅读,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树立榜样,目标效仿。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在调节人的行为习惯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个体的成功经验,会直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榜样的力量,有了榜样,学生就有了目标。在课间或放学后,有的学生主动翻阅班级书橱里的书,并经常性自主阅读,我及时对此进行表扬,对学生的读书行为进行充分肯定,使学生在老师的评价引导中产生对这种行为的敬慕,进而产生效仿心理,促进学生读书欲望的产生。另外,我结合读书活动开展过程检测,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以评选“小书迷”、“小博士”等形式鼓励先进,从而为学生确立学习榜样,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有了阅读兴趣后,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不能忽视。教师应避免学生因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或只关注内容而惰于思考。只有在学生阅读时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才会养成课后独立自主阅读的良好读书习惯。

1.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时,经常提醒学生边阅读边作标记,精彩的要勾勒,摘录好词佳句,随笔写下读后感受,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式。对于不同的文章或书籍,有的可略读,有的需详读。前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后者,则是他们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检验。教师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读书材料选择恰当的读书方式,使学生明确跳读式、扫读式、速读式、品读式的具体运用与选择。如借助报纸训练学生运用跳读式、扫读式获取信息的读书方式,利用文质兼美文章进行品读式的读书方式训练等,使学生在不断深化的读书引导中逐步掌握读书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在读书方面,教师也应注意加以引导。如,帮助学生学会品味思考他人写作方式及语言运用,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一般文章阅读的大致方式:整体粗读,初步了解内容,根据喜好再确定是否细读。对好的句段要反复细读,感受作者情感,体会作者用意,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得到价值体验,进而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在读书中成长。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责任编辑史玉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