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岳麓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题 课标解读 方法 点拨
蓝精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掌握汉初黄老之学兴盛的背景、内容、影响。2.掌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董仲舒新儒学体系及其影响。3.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1、 据预习案认真研读课本,要求边研读记忆边标注勾划课本,在课本上写上问 题提示语,标明序号。2、课本上没有的要补充,梳理基础知识,并重点记忆导学问题。3、做预习自测,检测预习情况。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2017年__11_月 _日 编号____ 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并识记以下基础知识 一、黄老之学的思想主张?对汉初黄老政治的评价? 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1.思想上: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②儒学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2.政治上: ①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②社会稳定,但也存在王国问题、相权过大、土地兼并及边患等问题。3.经济上: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 三.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新”在何处? 理论来源 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主要内容 1.推崇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提出“天人感应”学说。(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3.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以 刑辅德;并提出“三纲五常”(针对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 特点及实质 影响 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之长,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新儒学的生命力。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1.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3.宣扬“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5.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①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②政治方面:重用儒者参与国家政治。③教育方面: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如确立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重难点突破】 一、董仲舒新儒学体系“新”在何处?(特点) (一)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孔孟学说。 (二)在继承和发扬儒家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的同时,又宣扬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 (三)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迅速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四)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二、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 项目 先秦之儒学 董仲舒之儒学 1 / 5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岳麓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著作 理论基础 思想来源 与统治者的关系 地位 《论语》 仁、礼 儒学 批判时政 不受重视 《春秋繁露》 天人感应 儒学、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 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受到统治者重视,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三、全面认识董仲舒新儒学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发展了孔孟学说。 (一)“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但也充满了唯心主义色彩,并且形成了文化专制,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二)“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的思想为儒学披上神学的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也起到了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 (三)“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思想,继承了儒家“仁”的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四)“三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该持批判态度。“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 【巩固练习】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3.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4.“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5.《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6.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7.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2 / 5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岳麓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8.《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0.“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12.《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 B.糅合了家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13.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推动哲学发展 14.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推崇理学,使之成为官方统治哲学
15.有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为“儒教”,“儒家内部出现了第一个神学家。”这种观点认为( )
A.汉武帝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 B.汉代经学神秘化趋势明显 C.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 D.汉代儒学家重视考据、训诂
16.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1) 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4分)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