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
教学目标:
1、认识陶器,瓷器,了解陶器,瓷器的发展。 2、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紫砂壶,它有什么好处。 3、让学生认识青铜器,了解青铜与文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陶瓷器的物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提问:(1)从古到今,人们制作衣服所用的衣料有哪些发展? (2)我们的祖先,最初做出发什么?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陶瓷器
[1]学生自由阅读44页——45页 [2]教师提问几个问题,学生回答
师:(1)我们的祖先是怎么想起制陶的? (2)书中有几种陶器,它们是做什么用的? (3)什么是紫砂壶?
[3]分小组做陶器,体验制陶的乐趣。 [4]全班交流讨论
2、教学“文化的使者——瓷器 (1)学生阅读46——49页内容 (2)让学生知道四种瓷器
[1]清代青花楼阁圆盘 [2]明代五彩镂空,云风纹瓶 [3]隋代白瓷双腹龙柄传瓶 [4]宋代哥窑开片瓷碗 (3)学习中国陶瓷技术的发展 3、自己阅读瞭望台和活动天地。 4、教学“灿烂的青铜文化” [1]青铜文化的意义 [2]了解4种青铜器
利篱 越王剑 铜铲 铜鼎 三、教师小结 四、巩固练习 填写品德与社会大全 五、作业
名词解释:紫砂壶
汉字和书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四课《汉字和书的故事》中的内容。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探寻和研究汉字的起源和特点,体验和感受祖先的智慧,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设计思路:
在许多学生眼中,“汉字”只是一种工具,一种符号,会写、会用足矣!学生对汉字缺乏整体的了解。如何让学生感受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本课没计立足于高远和开阔的背景,从历史和审美的纬度设汁猜想、探寻、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适度探源”“解读奥秘”中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以期在“思索”“顿悟”中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完成快乐的精神之旅!
教学目标:
1.探寻发现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神奇之处和特有价值。 2.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 3. 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 教学准备:
教师: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汉字的产生、演变和造字特点。2.制作课件。
学生:1.了解有关汉字造字的传说。2.收集汉字造字方法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设想:假如没有汉字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汉字,你会碰到哪些困难?
(假如没有汉字,信写不成,邮件发不成,妈妈的温馨留言条也就没了。) 师:大家的交流沟通肯定少了。
(:假如没有汉字,逛街也不方便了。街上没有一个字,我需要的东西不知在哪个商店,一个个地找,那要找到什么时候呀。)
师:给咱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
(没有汉字,许多发生的事都不容易记下来,日子一长肯定忘记。) 师:我也有同感。久而久之,咱们的过去将是一片空白了。
(假如没有汉字,我会很遗憾。我是一个爱好写作的人,如果没有汉字,那就绝对不会有人看到我的作品了。)
师:我看除了小作家伤感之外,班里的小书法家也干着急喽。 (这样一来,作家、记者、书法家不是都要失业了?) 师(半开玩笑):失业的可能还有老师。 (我们也整天不知该做些什么了。) 师:同学们,没有汉字的生活── (太不方便了!.太单调了!太落后了!)
师: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缺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这汉字可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
(学生对汉字是再熟悉不过了,每天都要接触到。可能是“熟视无睹”的原因吧,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重视程度均不尽如人意。“假如没有汉字”这一活动引发了学生的心灵体验与换位思考,学生基于生活列举了许多困难和麻烦。可见学生在假想中已深刻认识到汉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到了汉字的重要。)
活动二 探寻: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师:这宝贝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不会吧?!)
师:那是地上长出来的吧? (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