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期末——小学语文教学论

名称: 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论 期末考前辅导资料

一、单选题

1.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A、国文 B、国语C、语文D、文学

2. 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

A、 分散识字 B、 形声识字法 C、 集中识字 D、 象形会意识字法

3. 口语交际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A、 即时性B、 情景性C、 自主性D、 复杂性

4.()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A、 作文B、 日记C、 叙事D、 讲故事

5.()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 考试大纲B、 教学大纲C、 教学设计D、 语文课程标准

6.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的价值。 A、 科学实用B、 人文教育C、 文学D、 艺术

7. 下列不是教育感想(或教育随笔)() A、 读后感B、 观后感C、 做后感D、 日记

8. 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作文的世界。 A、 宽松 B、 和谐 C、 自主 D、 指导

9.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 A、拼写 B、语法 C、标点 D、运用规则

10. 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

A、 游戏识字法 B、 象形会意识字法C、 情景识字法 D、 词串识字法

11. 语文主要是通过()来影响人生的。 A、 写作 B、 表达 C、 阅读 D、 听说

12. “三、百、千”的“三”代表()。 A、 三字经 B、 易经 C、 春秋 D、 论语

13. 下列属于教师读图日志的是()

A、 看文学名著 B、 看报纸 C、 网络阅读 D、 看《西游记》

14. 下列不属于教师个人实践中的问题的是()

A、 教材问题 B、 教学问题 C、 课程问题 D、 人的问题

15. 终身学习的内涵有:()、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A、 学会学习 B、 学会思考 C、 学会求知 D、 学会独立

16. 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A、基础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单一性

17.()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A、 集中识字 B、 分散识字 C、 识写分开 D、 注音识字

18. 终身学习的内涵有:()、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A、 学会学习 B、 学会思考 C、 学会求知 D、 学会独立

19.()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A、 三字经 B、 大学 C、 论语 D、 学记

20. 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

A、 即时性 B、 情景性 C、 复合性 D、 自主性

21. 下列不是教育感想(或教育随笔)()

A、 读后感 B、 观后感 C、 做后感 D、 日记

22. 口语交际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A、 即时性 B、 情景性 C、 自主性 D、 复杂性

二、填空题

1. 除了书中讲到的七种识字法外,还有另外两种在我国经过了长期实验而卓有成效的识字方法—— 和 。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

3.标准是 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4.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5.校本人事研究中,教师写学生的故事实际上是一种 。

6. 本身既是承载、传递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

7.教师调查日志具体可分为教师问卷调查日志、 和教师观察日志三个细目

8. 本身既是承载、传递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

9. 母语教学要培养负责的 ,帮助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具备应有的道德价值观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1. 教育日志有教师读书日志、教师观察日志和 。

12.《语文课程标准》不再袭用“听话、说话”的提法,而将其改为

13.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 、 、 。

14.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实物的 。

15.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写作技能训练,把习作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

16.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教师要走出 的霸权地位。

三、名词解释

语文

校本课程开发故事

阅读教学

形声识字法

合作学习

集中识字

校本教学研究故事 写作

形声识字法

语文素养

情景识字法

口语交际

分散识字

四、改错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是:知识和能力、目标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校本人事研究就是教师们写“人”的故事。教师首先应该写学生的故事,其次应该写教师同事(含校长)或教师自己的故事(教师自传)。

阅读可以是一个单向活动。

“分散识字”重在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而不强调“读写”训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