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第8课 《用纸造一座“桥”》
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引领学生探究物体形状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
形状和不同的结构承受力,(如: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等)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制作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本课设计两个活动:第一,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第二,介绍评价我们的桥。
学生情况: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
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
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说,“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
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原则: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要面向全体学生;
2、以探究为核心,进行真实问题的探索和实践; 3、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 4、注重发展性评价。 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实验研究法—小组讨论法—设计创造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设计和建造桥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
②初步学会用纸造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 ②通过学会用纸造桥的实验,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③让学生初步体会怎样去探究一个课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做观察、记录的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以及动手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③激发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④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善于合作、敢于发表意见、不怕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纸桥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2、对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的引导和指导,做到“收、放”科学,组织
合理、有序。
教学具准备:①学生课前根据造桥任务和材料完成设计方案
②课件展示设计图以及小黑板上的问题
③为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竹做的骨头,纸做的边,春风送它们飞上天。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呢?(风筝)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淘气和笑笑相约去放风筝,看着花花绿绿的风筝,淘气若有所思:“咱们能用纸做风筝,怎样知道一张纸的承受力有多大呢?如果用纸来造桥,就可以知道了。”笑笑也赞同他的想法,说干就干,他们找来一些纸,先完成设计图,再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制作。[设计意图: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的伊始,通过故事形式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中去求知,去探索。] 二、小组合作,改进方案
1、欣赏:我们来欣赏一下淘气和笑笑的设计图。(课件展示淘气和笑笑的设计图)
2、讨论:小组成员介绍自己课前设计的纸桥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
流: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根据纸的特性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造桥时选择什么形状和结构?各部分怎样分配材料?怎样牢固地连接各部分? (小黑板出示问题)
3、合作:每一小组选取各个组员设计的优点,合作设计出一个最佳的纸桥方案。 4、交流:教师请设计好的小组向全班进行介绍,其他组成员提出改进的建议。 5、完善:小组成员根据大家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改进设计图。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承担起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责任,增强小组的协作能力,使他们能积极地提出自己对增强桥承受力的建议和设想,再通过全班的交流,取其精华,完善设计方案。学生之间经过思维的碰撞,点燃创新的火焰。] 三、动手制作,建造纸桥
1、小组合作:根据设计图进行制作,各个成员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对于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尝试自己解决。制作过程中,也可根据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巡视,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对于需要帮忙的小组进行适当的指导。制作完后,各组分别给自己设计的“桥”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作品展示:各小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纸桥,小组长介绍纸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用多少材料,怎么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制作时应用了哪些形状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