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中级理论题

多媒体中级理论题

单选题:

1. 下列(D)硬件设备不是多媒体硬件系统应包括的。

(A)计算机最基本的硬件设备(B)CD-ROM(C)音频输入、输出和处理设备(D)多媒体通信传输设备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D)。

(A)教育与培训(B)军事与安全(C)娱乐与服务(D)以上都是

3. 多媒体技术就是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但它的实现是依赖于

(C)。

(A)文字处理技术(B)声像技术(C)计算机技术(D)网络技术

4. 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计算机应用角度来看,是在(A)方面的应用。 (A)计算机辅助系统(B)信息管理(C)人工智能(D)数据处理 5. 多媒体技术具有的特征是(B)。

(A)集成性、交互性和音像化(B)交互性、数字化、集成性、实时性(C)实时性、分时性和数字化(D)存储性、传输性、压缩与解压

6. 多媒体技术中,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被定义为(A)。

(A)感觉媒体(B)表现媒体(C)表示媒体(D)存储媒体 7. 所谓媒体是指(A)。

(A)表示和传播信息的载体(B)各种信息的编码(C)计算机的输入输出信息(D)计算机屏幕显示信息 8.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B)组成。

(A)个人计算机和多媒体套件(B)多媒体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软件系统(C)多媒体输入设备和多媒体输出设备(D)个人计算机和多媒体外部设备

9. (C)是指在某一特定显示模式下,计算机屏幕上以水平和垂直的像素表示的最大显示区域。 (A)图像分辨率(B)像素分辨率(C)屏幕分辨率(D)扫描分辨率 10. (B)是指一个像素的宽和长的比例,有时也称像素的长宽比。 (A)图像分辨率(B)像素分辨率(C)屏幕分辨率(D)扫描分辨率 11. 语音信号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C)。

(A)20~300Hz(B)20~20000Hz(C)300~3000Hz(D)50~7kHz 12. 下列哪项不是MIDI数字乐器接口特点?(D)

(A)占用数据量小(B)声音配置方便(C)声音编辑方便、灵活(D) 声音质量不取决于MIDI硬件 13. 视频采集就是将(B)的模拟信号通过处理转变成数码信息,并将这些数码信息存储在电脑硬盘上的过程。 (A)音乐(B)视频源(C)ASCII码图像(D)汉字图象

14. 从多媒体硬件的发展来看,今后多媒体卡的主要功能会集中到(C)上。 (A)计算机显卡(B)计算机主板(C)计算机内存(D)硬盘存储器 15. CD-RW属于(C)。

(A)只读光盘(B)只写一次光盘(C)可擦写光盘(D)以上都不正确 16. 以下哪项不是数据压缩的评价标准?(C)

(A)图象压缩比(B)压缩算法复杂性(C)图象压缩的工具(D)重建图象质量 17.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B)

(A)信息量是数据量与冗余量之和(B)信息量是数据量与冗余量之差(C)信息量是信息熵与数据量之和(D)信息量是信息熵与数据量之差

18. JPEG标准定义了(B)种基本压缩算法。 (A)1(B)2(C)3(D)4

19. (D)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

(A)MPEG-1(B)MPEG-2(C)MPEG-3(D)MPEG-4

20. 如果用若干位表示位图中像素的颜色信息,这些位的个数就称为(B)。 (A)图像鲜艳度(B)图像深度(C)图像饱和度(D)图像彩度

21. 下列哪项不是超文本和超媒体的主要特征?(D) (A)多媒体化(B)网络结构(C)交互性(D)非线性 22. 下列哪项不是衡量数据压缩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A) (A)标准化(B)压缩比(C)算法复杂度(D)恢复效果 23. 多媒体数据具有哪项特点?(D)

(A)数据量大和数据类型少(B)数据类型区别大和数据类型少(C)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类型区别小、输入和输出不复杂(D)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类型区别大、输入和输出复杂 24. 判断下面哪一句话是正确的(B)。

(A)Internet中的一台主机只能有一个IP地址(B)一个合法的IP地址在一个时刻只能分配给一台主机(C)Internet中的一台主机只能有一个主机名(D)IP地址与主机名是一一对应的 25. 下面(D)因素对电话拨号上网用户访问Internet的速度没有直接影响。

(A)用户调制解调器的速率(B)ISP的出口带宽(C)被访问服务器的性能(D)ISP的位置 26. 多媒体素材分成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B)等类型。 (A)数据(B)程序(C)超文本(D)网页

27. 文本编辑与处理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应用功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文字处理软件是(B)。 (A)wps(B)word2000(C)WordStar(D)CCED 28. 下列(D)是矢量图形格式。

(A)BMP(B)JPEG(C)TIFF(D)CDR 29. 目前网上最为流行的音频文件格式是(C)。 (A)WAV(B)RA(C)MP3(D)VOC

30. 下列多媒体文件中扩展名为ASF的文件是(A)文件。 (A)视频(B)音频(C)动画(D)乐器数字 31. 下列(D)是web页格式。

(A)TXT(B)DOC(C)WPS(D)HTM 32. 下列(D)不是声音文件格式。

(A)MIDI(B)WAV(C)VOC(D)TIFF

33. (C)是指颜色的亮度,即颜色的明暗程度。 (A)暗度(B)色相(C)明度(D)光度 34. 减色混合的三原色是(B)。

(A)品红、柠檬黄、湖蓝(B)橙、绿、紫(C)朱红、翠绿、蓝紫(D)黄、绿、紫 35. 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C)。 (A)直光(B)反射光(C)透射光(D)自然光 36. 有光才有色。光进入视觉的三种方式:(A)、反射光、透射光。 (A)自然光(B)白光(C)日光(D)光源光

37. 一个物体的色彩或颜料的色彩是由(D)和光源光两个因素决定的。 (A)自然光(B)白光(C)透射光(D)它的表面 38. 色彩混合通常有三种形式:(C)、减色混合、中性混合。 (A)多色混合(B)光色混合(C)加色混合(D)两色混合

(C) 也称色光混合,即将不同光源的辐射光投照到一起,合照出的新色光。 (A)多色混合(B)光色混合(C)加色混合(D)两色混合 39. 决定光线强弱的是(B)。

(A)光的波长(B)光的振幅(C)光的色彩(D)光的来源 40. 光谱中可见的光线波长最短的是(D)色。 (A)红(B)蓝(C)黄(D)紫

41. 决定物体轻重与软硬的因素是色彩的(B)。 (A)色相(B)明度(C)纯度(D)对比

42. 两块色彩相接,面积相差悬殊时,小面积的色彩将(B)。

(A)更鲜艳夺目(B)被引导向大面积色彩(C)各自保持原状(D)影响大面积色彩的效果 43. 色彩联想中(A)色给人以喜悦热烈、激情、革命、危险的感觉。 (A)红(B)橙(C)黄(D)紫

44. 色联联想中(B)色给人以生命、青春、和平、安静、安全的感觉。 (A)黄(B)绿(C)蓝(D)白色

45. 下列哪项不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B)

(A)变化统一(B)千篇一律(C)均衡与对称(D)节奏与韵律 (A)是构思的形象体现,它的含义远比章法要大得多。 (A)构图(B)布局(C)表现(D)形式 46. 下列哪项不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C)

(A)均衡与对称(B)变化统一(C)鲜艳夺目(D)节奏与韵律 47. 在平面构成形式中,常见的主要有(B)、渐变、变异、放射等构成形式。 (A)变化(B)重复(C)重叠(D)美化

48. (A)指不断地使用同一个形象作为基本形,在同一画面中反复出现。 (A)重复(B)变异(C)渐变(D)放射

49. (C)指具有相异因素的形态同时作用。产生视觉反差的构成。是形体构成中突然变换存在方式的形体间

的组合关系。

(A)变化(B)放射(C)变异(D)渐变 50. 在构图中,横线条给人(D)感觉。

(A)柔和、优美(B)运动、不安定(C)庄严、宏伟(D)广阔、安定 51. 画面构图中,主体在画面(D)时会给人活跃而动感的感觉。 (A)正中(B)下部(C)上部(D)角上

52. 画面构图中,主体在画面(C)时会给人轻飘不定的感觉。 (A)正中(B)下部(C)上部(D)角上

53. 在画面中与主体精密相关,构成一定情节的对象被称为(B)。 (A)背景(B)陪体(C)前景(D)画面的空白 54. 在计算机网络术语中,ISDN的中文含义是(A)。

(A)综合业务数字网 (B)广域网(C)互联网(D)局域网 55. 在计算机网络术语中,ADSL的中文含义是(B)。

(A)综合业务数字网 (B)非对称数字用户线(C)互联网(D)局域网 56. 根据计算机网络覆盖地理范围大小,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C)。 (A)互联网(B)Novell网(C)广域网(D)以太网 57. 当你从internet获取邮件时,你的电子信箱是设在(C)。

(A)你的计算机上(B)发信给你的计算机上(C)你的ISP的服务器上(D)根本不存在电子邮箱 58. FDDI传输速率是(B)。

(A)10Mbps(B)100Mbps(C)1000Mbps(D)1Gbps 59. 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C)。

(A)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方法(B)令牌总线方法(C)碰撞侦测方法(D)令牌环方法 60. LAN是(B)的英文缩写。

(A)城域网(B)局域网(C)广域网(D)电话网 61. (D)连接所有的工作站到一点。

(A)总线型拓扑(B)网状型拓扑(C)环型拓扑(D)星型拓扑 62. WAN是(C)的简称。

(A)城域网(B)局域网(C)广域网(D)电话网 63. 传输距离最长、可靠性最高的传输介质是(B)。 (A)无线电波(B)光纤(C)同轴电缆(D)双绞线 64. TCP/IP协议层中的互连层相对于OSI模型中的(D)。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