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战略思考
作者:肖勇 沈绍武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3年第09期
关键词:中医药信息化;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交流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9-0003-03
当前,中医药行业已成为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重点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以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中医药信息化作为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研究和思考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与卫生信息化同规划、同建设、同发展,对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我国中医药信息化现状
“十一五”以来,国家和各省市紧密围绕大力发展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不断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医药各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1.1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关于落实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实施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主要负责部门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发改高技〔2012〕1202号)在“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明确提出“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中西医协同的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中西医电子病历”等建设内容。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在“3521”卫生信息化工程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中医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5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情况信息统计和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基层中医药服务信息等主要任务,并在其实施方案中明确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为重点项目。2012年,中央转移支付专门拨付专款1.76亿元,加强592家基层中医医院信息化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1.2 电子政务应用取得一定成效
国家和各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中医药政务信息网络、数据库和信息交换系统,注重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改变传统办公方式和公共服务模式,强化便民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施和服务功能。北京、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新疆等14个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建设了独立的中医药门户网站,建立了政务公开、政策解读、中医药文化、医政管理、公众留言等便民服务窗口,设立群众互动栏目,扩大网上服务功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发并推广应用了中医药电子政务信息交换系统、中央转移支付中医药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控平台、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了中医药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基本实现中医药电子政务信息网上传输、交换和处理。吉林省开展中医药系统网站集群建设,建立全省70余家县及县以上中医医疗机构网站,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中医药信息服务平台。山东省青岛市建立起覆盖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管理及科普宣传的信息平台[1]。
1.3 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网络不断建设和完善
在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跨区域、跨地区、跨医院的信息共享和交换网络,积极开展电话和网络预约挂号、远程专家会诊和咨询等中医医疗服务,涌现出一批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引领、辐射和带动着区域内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据全国中医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915家中医医院中82.25%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94.98%建立药品管理系统、87.24%建立财务管理系统、76.38%建立护士工作站、64.70%建立病案统计系统、42.41%建立医生工作站[2]。部分中医医院建立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信息系统,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研发动态结构化电子病历和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名老中医经验和糖尿病等诊疗规律的知识发现等[3]。河南洛阳正骨医院研发和应用了骨伤科诊疗规范自动监控咨询系统。同时各中医医院注重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如广东省中医院已实现总院、4家分院、3间分门诊间的网络互联和信息交换[3],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已实现南海地区四通三化和集中式区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
1.4 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标准研究得到长足发展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中医药数据库共享平台及中药关联统计分析数据库平台,组织构建由多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及研究院所参与的全国中医药信息单位协作网,以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为依托,研发临床术语数据库、中医疾病诊疗数据库、中药基础信息数据库、民族医药数据库等一批中医药数据库,为中医药科研、医疗、教学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立了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提供中药文献数据库等15个专题数据库。其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泛应用于16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对中医医院临床科研一体化研究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依据全国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项目,积极主动加强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建立重点病种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与原卫生部联合制订《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及时修订《中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和《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研究编制了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表,开展《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功能技术规范》、《中医药信息数据元目录及值域代码》等标准的研制,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传统医学部分的编制工作,有效推进了中医药标准化进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5 中医药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强化
中医药信息化人才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和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对中医药信息化认识的提高,中医药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也得到相应重视,逐步形成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2]。全国25所本科中医药院校以不同方式开设中医药信息学课程,培养中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湖北中医药大学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连续4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分类别开展了6期中医医院信息化人员培训,近500家医院参加,培训人员1500余人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医药信息管理和技术人员知识缺乏、业务不熟等问题,积累了中医医院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经验,初步探索了中医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构建。 2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战略构想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如火如荼,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我们要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主动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坚持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中医药,用现代管理方式推进中医药,实现中医药核心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综合决策科学化,不断提高中医药与卫生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
2.1 适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新观念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在总结“十一五”以来信息化工作基础上,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转变和更新适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新观念、新思想。一是实现从局部独立建设向整体规划转变,必须更新局部建设的传统观念,强化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兼顾好中医药的核心业务,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推进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融合,以业务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促进业务提升,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实现中医药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二是实现从信息重复采集、资源分散使用向信息一源多用、资源有效共享转变,实行中医药信息化整体发展的战略,依托国家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构建覆盖国家、省级、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中医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全国中医药数据中心,构建中医药信息资源库,支撑中医药跨机构、跨区域的协作和数据共享,拓展中医药数据采集渠道,强化中医药数据质量,提高数据存储水平,增强数据处理能力,深化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中医药信息资源统一管理、有效整合、分步存储、互联互通的格局,实现中医药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充分利用。
2.2 促进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培养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领域多,作为中医药信息化工作者必须注重顶层设计、协同互助、资源有效利用等能力的培养。一是强化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的能力,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准确掌握国家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战略部署,又要紧密结合当前医药卫生和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