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松花砚

追踪松花砚

大约距今3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也就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至四月之间,爱新觉罗玄晔东巡至吉林,望祭长白山,泛舟松花江。在吉林历时既久,无意中发现当地人用来磨刀的石头很特别,色绿而莹,一道道刷丝纹理有如滚滚东流的松花江水,波浪起伏。玄晔慧眼识珠,不觉砰然心动了。凭着他的直觉和经验,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好砚材。而尤为难得的是,竟然在自己祖宗的发祥地与之不期而遇。于是,命工采石,由武英殿造办处工匠雕琢,制作出第一批松花砚。玄晔大喜过望。当时正值新科取士,便借题发挥,即兴写下了一篇意味深长的文章《制砚说》,宣示中外。以示他爱惜人材、作育人材、发现人材、求贤若渴之意: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燦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有取作砺具者,朕见之,以为此良砚材也,命工度其大小方圆,悉准古式,制砚若干方,磨隃蘼试之,远胜绿端,即旧坑诸名产,亦弗能出其右。爰装以锦匣,胪之棐几,俾日亲文墨。寒山磊石,洵厚幸矣。顾天地之生材甚夥,未必尽见收于世,若此石终埋没于荒烟蔓草,而不一遇,岂不大可惜哉!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薮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材之意,于制砚成而适有会也,故濡笔为之说。就这样,伴随着这篇文章的发表,中国砚文化史上又一个品种——松花石砚诞生了。可以这样说:这是继肃慎氏贡楛矢石砮以来东北地方对中国文化的又一贡献。松花石是长白山和松花江孕育出来的人间瑰宝。以松花石制砚是康熙皇帝的发明,康熙皇帝独具慧眼,把磨刀石“破格”“拔晋”为砚材,赋予它以汉文化为主的满汉合璧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满族文化、东北地方文化的完美结合。松花砚是清代宫廷御砚,松花砚文化属清代宫廷文化。松花砚在设计、雕刻、装饰方面臻于完美,清朝皇帝极其推重松花砚,自己还率先垂范,把松花砚当成日用文房。除了御用,还拿来赏赐部分词臣,把松花砚当作联络汉人、笼络群臣的媒介,词臣们以能够得到皇帝御赐的松花砚为隆遇,奉为至宝,吟诗作赋以谢圣恩,这就起到了推广松花砚、宣传清朝文治和光宗耀祖的多重作用,把松花砚的功用发挥到极至。这正是康熙皇帝的高明之处。松花砚还被赏赐到暹罗国,《清史稿》记载,雍正七年,赐暹罗国王松花砚两方。乾隆二十二年,暹罗国入贡,特赐其国王两方松花砚。清廷从大约康熙三十年以后开始琢制松花砚,历经康、雍、乾三朝,制松花砚数百方。嘉庆以后,不再采石,也很少制砚,即使偶尔制砚,用的也是当年遗留的松花石材,松花砚的兴衰,和大清帝国的兴衰是一致的。

康、雍、乾三朝御用松花砚120方,到嘉庆时还完好地宝藏于乾清宫端凝殿。嘉庆皇帝效法祖先,检点内府旧藏,得松花石若干枚,又以端石若干枚,绿玉、古玉砚若干枚,凑足四十方之数,也收藏于端凝殿。康、雍、乾三朝的120方砚,现在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松花砚,据说不足80方,计康熙款10方,雍正款16方,乾隆款13方,嘉庆款9方,道光款1方,光绪款5方,余皆无款。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松花砚共86方,其中康熙年制松花砚32方,雍正年制松花砚19方,乾隆年制松花砚35方,皆有御铭。宫中收藏的松花砚,在清季也有损失。乾隆在潜邸时用过的一方松花砚,在编入《西清砚谱》时,题为“松花石翠云砚”,有乾隆的长歌一篇,是研究松花砚的重要史料。此砚不见于台北故宫,也未见北京故宫公布。不知其尚在人间与否。至于赏赐群臣的松花砚,早已散落民间,国内部分博物馆和个人,也有零星收藏,近年偶尔现身拍卖场。还有一些流落到国外,据说日本竟然拥有松花砚近200方。由于松花砚是宫廷御砚,外间很少有人知道其来龙去脉。事实上,不论是清朝皇帝,还是蒙赐的词臣,从来就没有说清楚松花砚的具体产地,不知是故意封锁,还是真的无知。康熙说“盛京之东,砥石山麓”,乾隆一会说“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一会说出“松花江之涯” ,一会又说“混同江产松花玉”??非常笼统。随着清朝的衰微,松花砚也逐渐被人淡忘。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东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出现了另一群“短小精悍”的掠食者的身影,一向以偷窥、“研究”别人家园著称的日本人,是不会放过东北特产、清宫御用砚材——松花石的。说也奇怪,以日本人无微不至的调查功夫,为什么没有发现松花石?为什么没有找到“皇岩”、“龙脉”——松花石古采场?由其操纵的伪满小朝廷,为什么只能用长白山的余脉、产于本溪的桥头石来“颁赐”、“纪念”和做文具? 这是否预示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小朝廷”气数已尽、末日将至?

如今,在东北的市场上,经常还能看到被称做“松花砚”的桥头石砚,和上面的“不‘协和语’”,成了侵略者的罪证。历史进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自己的地质工作者,终于在浑江、通化等地相继发现了松花石。1983年12月28日,安图县两江镇下着大雪,地质工作者沿着松花江一路蹒跚着走来,尽管已经筋疲力尽,但还是没有停止追踪国宝的步伐。正当他们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迷茫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在江边高山陡崖下发现了古采石场遗迹和废弃的石材,发现了质坚如玉、色绿而莹、文理燦然的松花石!这是松花砚史上重要的一天。我曾有幸亲临过那个神秘的地方,看着江边矗立的山崖,我想,那大概就是从前所说的“砥石山”吧?望着自西缓缓而来的江水,我不禁想起了乾隆皇帝那首《松花石翠云砚歌》:松花江水西北来,摇波鼓浪殷其雷。波收浪卷滩石出,高低列翠如云堆。蜀相八阵此其种,江间水流石不动。日月临照拍光华,波涛濯洗如璧珙。长刀槎枒绳修蛇,刀割绳缚出滩沙。他山之石为之碫,毡包车载数千里,远自关东来至此。横理庚庚绿玉簪,长方片片清秋水,爰命玉人施好手。质坚不受相攻剖,磨砻几许砚乃成。贮以檀匣陈左右,龙尾凤咮且姑置。铜雀旧瓦会何有?自熹得此迥出群,锡以佳名传不朽。想着那方“松花石翠云砚”的踪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