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2016年11月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每题1分,共60分)

1.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 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其“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2.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 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 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上述现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诸侯地位日益平等 B.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 C.皇帝制度已经形成 D.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

3.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 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 调分封制

A.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4.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 近的作用。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5.(宋太祖)谓(赵)普日:“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 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派遣文官做知州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6.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 对这种设置正确的认识是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 1 -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7.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 行。”由此可见,通判的设立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避免了地方集权 D.独揽了地方行政大权

8.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 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主要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的弊端 B.察举制的弊端 C.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D.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9.中国封建社会中“学而优则仕”蔚然成风,政府官员必须是饱读诗书经典的文化人, 因而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这种变化缘于 A.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B.实行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的出现 D.科举制度兴起

10.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 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专制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B.专制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11.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12.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13.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14.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 2 -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15.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16.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

17.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18.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19.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20.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2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曾说:“有一群社会贵族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这里说的“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而实现了“换掉了”目的的历史事件是

- 3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