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 时: 63 学 分:3
适用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全面系统地讲述分层次的网络体系结构,包括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鉴于TCP/IP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所以兼顾OSI和TCP/IP两大体系,阐述它们的共性问题。内容涵盖了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以Internet为典型)、ATM和B-ISDN等网络体制,突出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概念,详细讨论用于计算机通信的各类通信交换技术,并尽可能反映较新的进展,同时也重视必要的理论分析,比如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等问题。
This course cover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is discussed in detail based on OSI referrence model, including data link layer, medium access control, network layer, transport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Meanwhile, this course takes TCP/IP in consideration owing to wide use of Internet. Therefor, the common issues are presented giving attention to two models of OSI/RM and TCP/IP. The content includes LAN. WAN, Internet, ATM and B-ISDN, giving prominence to communication subnet and resource subnet. It also specifies many kinds of switching techniques, thinking much of theoretic analysis, such as routing and flow control, etc.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班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重点课程,该课程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在全面讲述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考虑到现今Internet的普及,本课程放弃大部分书籍以ISO/OSI来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做法,而采用以Internet的TCP/IP体系结构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本课程还以IEEE 802系列为线索详述了局域网的相关技术和协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
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概述
(一) 目的与要求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要求达到”了解”层次)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要求达到”认识”层次)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主要内容
a) INTERNET的发展 b) INTERNET的应用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主要内容
a. 分组交换的产生 b. 因特网时代
c. 关于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d.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第三节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主要内容
a.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定义 b. 因特网时代
c. 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a. 带宽 b. 时延
c. 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 第五节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主要内容
a.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b. 划分层次的必要性
c.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d.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e. 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f. OSI 与 TCP/IP 体系结构的比较
(三)课后练习
课本习题1.1、1.13、1.20、1.21、1.22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宏观上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体把握,在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在微观上启发学生能够从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讲解和课堂例题相结合。
第二章 物理层 (一)目的与要求
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要求达到”认识”层次) 3. 传输媒体(要求达到”认识”层次)
4.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5.信道复用技术(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6. SONET/SDH(要求达到”了解”层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1.主要内容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第二节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1. 主要内容
a.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b.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c. 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d.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第三节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1. 主要内容 a.导向传输媒体 b. 非导向传输媒体
第四节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1. 主要内容 a. 模拟传输系统 b. 调制解调器 c.数字传输系统
第五节 信道复用技术 1. 主要内容
a.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b. 波分复用 c. 码分复用
(三)课后练习
课本习题2.1、2.8、2.9、2.10、2.12、2.17、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宏观上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体把握,在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在微观上启发学生能够从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讲解和课堂例题相结合。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一)目的与要求
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要求达到”认识”层次) 2.差错控制方法(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自动重发请求(ARQ)(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4.数据链路层协议举例:HDL(要求达到”理解”层次)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