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从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入手,运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的变化规律。运用乘法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学生已掌握了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为多位数的乘法计算打下了基础,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掌握比较容易,重点是引导学生当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结果应如何对位,使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在计算教学中,相对学生感觉都比较枯燥乏味,教学中可将计算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课时划分:6课时

1、笔算………………….….…. 4课时 2、解决问题…………………… 2课时

第1课时 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47页例1及相应练习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口算。 164×4 230×4 19×3 180×4 140×7 24×5 210×5 130×3 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笔算乘法 一、 自主探索笔算方法。(教学例1)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 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 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八第1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八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每位同学表现都非常优秀,谁能说一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后作业: 完成《长江全能学案》本课作业、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例2及练习八1—4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进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准确迅速地进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 (1)、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2)、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质疑与小结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 1、学生试练P48做一做 2、比较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八:1、2、3、4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每位同学表现都非常优秀,谁能说一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课后作业: 完成《长江全能学案》本课作业、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练习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