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
?/p>
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
(通常为一个国家)
所进行的系
统定量描述?/p>
GDP
:价值构成: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是从各单位总产出价值中?/p>
除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p>
代表该时期内各单位通过生产活动新增加价值?/p>
实物构成?/p>
一时期
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p>
增加?/p>
:各生产单位从总产出价值扣除其中所含货物服务消耗价值后的余?/p>
中间投入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p>
生产法:
GDP=
各部门总产?/p>
-
中间投入
收入法:
GDP=
劳动者报?/p>
+
生产税净?/p>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支出法:
GDP=
最终消费支?/p>
+
资本形成总额
+
货物服务出口
-
货物服务进口
直接消耗系?/p>
:指某一产品部门
(
?/p>
j
部门
)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各产?/p>
部门
(
?/p>
i
部门
)
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p>
完全消耗系数:
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p>
(
即完全消?/p>
)
?/p>
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p>
购买者价?/p>
: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p>
生产者价?/p>
: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后的部分
基本价格
: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者所支付的产品税净额后的部?/p>
劳动者报?/p>
: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p>
生产资产
?/p>
指作为生产过程的产出而产生的非金融资产,
即包括天然存在的有形资产?/p>
也包
括通过法律或社会程序而产生的一些无形资产?/p>
经济核算变化历程
?/p>
MPS
?/p>
SNA
?/p>
?/p>
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收入估算?/p>
20
世纪
50
年代按照
MPS
模式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p>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p>
MPS
?/p>
SNA
转型?/p>
1993
年起取消
MPS
模式?/p>
完全
按照
SNA
模式进行国民经济核算?/p>
2003
年发布《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02
?/p>
?/p>
体系构成及其意义
?/p>
基本核算表: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p>
前四部分反应核算期当期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总量?/p>
最后部分反应特定核算时点上一国或一
部门所拥有的经济资产总量?/p>
国民经济账户?/p>
经济总体账户?/p>
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国外部门账户。国内是在部门层?/p>
设置账户反应其生产收入分配及支出投资金融活动以及资产负债情况?/p>
经济是在经济总体?/p>
义上设置?/p>
是个机构部门对应账户的汇总?/p>
国外是非常驻单位设置账户?/p>
反应与该国常驻单
位之间的经济交易及所累积形成的存量?/p>
附属表:
自燃资源实物核算表?/p>
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p>
把核算对象从经济
活动延伸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是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核算内容的重要补充?/p>
对外经济及其内容
资产负债:
是对一国和各部门经济存量的核算?/p>
一方面是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核算,
另一
方面是负债和资产净值核算?/p>
资金流量?/p>
狭义:指金融交易流量。广义:指整个社会资金的循环过程,体现了与实物循?/p>
对应的价值循?/p>
机构部门分类
:住户、企业(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
、政府、其他非盈利机构
常驻单位
?/p>
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p>
厂房或建筑,
从事一
定规模的经济活动?/p>
并超过一定时期,
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是该国常驻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