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组织培养技术在名贵花卉上的应用前景
摘要?/p>
综述了组织培养技术的形成、研究进展、意义及其应用植物组培脱毒技
术的培养条件,并重点阐述了组织培养方法及其在名贵花卉上的应用以及病毒
检测的重要性,最后浅析了组织培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p>
关键词:
组织培养;名贵花卉;应用;病毒检测;前景
1
组织培养技术概?/p>
1
?/p>
1
组织培养技术的形成
危害植物的病毒、植物菌原体、类细菌有几百种,果树、花卉、蔬菜等植物?/p>
毒也不下
500
多种,绝大多数植物种类是靠无性繁殖的,由于病毒通过无性繁
殖传递,在母体内逐代积累,种性退化严重,表现为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形?/p>
畸变,产量下降,品质变劣,严重时只好拔除病株,因而造成很大经济损失?/p>
而目前生产上对病毒病的防治尚无特效药物。自?/p>
2O
世纪
5O
年代发现通过?/p>
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脱除严重患病毒病植物的病毒,恢复种性,提高?/p>
量、质量,组织培养脱毒技术便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且有不少国家已
将其纳入常规良种繁育体系,有的还专门建立了大规模的无病毒苗生产基地?/p>
1
?/p>
2
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p>
white
?/p>
1943
年首先发现,在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植株生长点附近病毒的
浓度很低,甚至没有病毒,并且病毒的含量随植株部位和年龄而异?/p>
Morel
?/p>
在这个启示下,于
1952
年利用感染花叶病毒的大丽菊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得到
了无毒植株。自
1952
年以来,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或热处理与分生组织培?/p>
结合的方法获得成功的实例?/p>
100
余种,其中最成功的实例之一是马铃薯的脱
毒培养Ⅲ。随着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p>
2O
世纪
5O
年代末通过愈伤组织?/p>
养脱毒获得成功?/p>
7O
年代初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为利用原生质?/p>
培育无毒植株提供了可能性?/p>
1975
?/p>
Shepard_5
通过对瘟染病毒的烟草原生?/p>
体的培养得到了无毒植株?/p>
1972
?/p>
Navarro
等将果树嫁接方法与茎尖分生组?/p>
培养法两者有机结合,创立了一种新的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即茎尖显微嫁
接法。这一技术的创立,为果树的无病毒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近几年来,
应用上述技术在一些很难脱毒的植物上,如菊花、唐菖蒲、矮牵牛、球根鸢
尾、风信子、水仙、文心兰、香石竹等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p>
1
?/p>
3
研究组织培养技术的意义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来生产脱毒苗可以实现防治目的,可以消除危害植物的病
毒、植物菌原体、类细菌对植株的危害,使植株原来的一些优良性状重新表现
出来,同时由于消除了病毒的影响,植物的生长性能大大增强,能有效提高?/p>
物生长指标和经济指标。研究表明,脱毒试管苗比常规苗有更好的生长性能?/p>
较高的商品价值和生产利用价值。花卉苗木脱毒后花色鲜艳,品质优良,提高
了其观赏价值和商品
性;经济林和用材林苗木脱毒后,能保持其优良性状,生长迅速,增加结果
量,提高果实品质和木材利用率;农作物脱毒后表现出生长良好,单位产量和
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且如果脱毒苗移栽后?/p>
理得当,防治措施做得好,再次感染病毒病的机率比较小,因此植物组培脱毒
技术显得非常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