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二中?/p>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
?/p>
一、现代文阅读
(
?/p>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p>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p>
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
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唐
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p>
?/p>
举进?/p>
?/p>
,例
如韩愈《讳辩》说
?/p>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p>
?/p>
,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p>
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
?/p>
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
?/p>
,就是指当时应举?/p>
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
为秀才?/p>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p>
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
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p>
?/p>
探花?/p>
?/p>
,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
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
?/p>
博学宏词
?/p>
?/p>
?/p>
拔萃
?/p>
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p>
厚墓志铭》说,柳宗元
?/p>
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p>
?/p>
?/p>
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p>
?/p>
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p>
?/p>
拔萃
?/p>
,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p>
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p>
?/p>
前乡贡进?/p>
?/p>
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p>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
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p>
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p>
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
(公?/p>
731
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p>
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
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
。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
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p>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
,有删改?/p>
1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p>
科举取士代替?/p>
B
.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p>
目?/p>
C
.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p>
重视?/p>
D
.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p>
2
.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一
?/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