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模块《地?/p>
1
》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我将分别从教学理念?/p>
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分别说明?/p>
一、说教学理念
本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本。以角色扮演活动,密?/p>
关注学生的体验,
注重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理论,
通过小组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p>
避免“灌输式”教学?/p>
二、说教材
【地位】教材前四章已经介绍了地球的概况,以及详细学习了大气、水、地表形态等多种?/p>
然地理环境要素,而本节作为人教版必修模块《地?/p>
1
》最后一章的第一节,与本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相结合,并互相对比,是对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p>
提升。学好这一章节的内容是为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同时为
《地?/p>
2
》人文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是人地关系的转接点,因此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p>
作用,是教材《地?/p>
1
》的重要部分?/p>
【学习内容】本节主要讲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中一个最基本特征——整体性,包括其成因?/p>
过程、以及造成的影响作用,教材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
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统一演化过程、牵一
发而动全身),前面两个部分都是在为第三个部分做铺垫?/p>
案例分析是本节学习的重要部分。首先利用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与
生物循环过程这一案例,帮助学生对地理要素包括什么、它们之间如何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做一个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整体性概念的理解;其次,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片以及
藏羚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学习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即生产功能
和平衡功能,案例分析更形象生动;最后,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引起的地貌景观变化和?/p>
北森林环境变化来促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统一演化以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解,并在过程中锻
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p>
【教学目标】对于本节的内容,课标要求的是“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
演变中的作用”和“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
,
这一?/p>
准重在“举例说明”,所以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p>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能够说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p>
2
、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p>
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
、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产生的新功能?/p>
4
?/p>
具备案例分析能力,实现知识迁移,能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p>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加强学生探究能力?/p>
分析能力,掌握地理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p>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认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普遍的联系,初步形成正确的资源环境行为价值取向,从而树立可?/p>
续发展观念?/p>
【重点和难点】本节的重点在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举例分析;难点在于理解整体性的?/p>
涵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新功能的产生,某一要素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这些
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p>
三、说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