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p>
2013-2030
年)
一、指导思想及原?/p>
规划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
定位,建立生态、集约、高效的山区中等城市特色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城
市。规划以“生态优先、区域整体、城乡统筹、城市特色、紧凑集约”为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p>
统筹城乡,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p>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3
年—?/p>
2030
年;
近期为:
2013
—?/p>
2020
年;远期为:
2020
—?/p>
2030
年?/p>
本次规划形成三个层次?/p>
?/p>
1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层次。范围为丽水市域,面积为
1.73
万平方千米。重点提出市域城乡统?/p>
发展战略、城镇空间布局、区域网络梳理、资源环境控制、生态环境功能划分等内容?/p>
?/p>
2
)市区城乡布局规划层次。范围为莲都区及青田腊口镇需规划控制协调范围,对丽水中心城市
及其城郊土地利用进行体协调布局。重点考虑机场及空港经济区、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的纳入,范围内?/p>
色城镇(碧湖
-
大港头、老竹—丽新、雅溪)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生态空间的保育等,并充分协
调中心城市与腊口镇的关系?/p>
?/p>
3
)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用地范围为莲都区白云、万象、紫金、岩泉、南明(富岭、水阁)
?/p>
联城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及丽水机场发展需要规控制范围,面积约?/p>
392
平方千米?/p>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p>
?/p>
1
)围绕?12”城市组团发展体系,结合“小县大城、组团发展”模式,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p>
“一心两轴四区四级”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p>
一心: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p>
两轴:规划充分结合杭闽广轴线和港口—腹地轴线,提出缙丽龙庆城镇发展轴和遂松丽青城镇发展
轴,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协同发展,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高度契合?/p>
四区:主要包括市域北部的缙云组团集聚区、西北部的松?/p>
-
遂昌组团集聚区、东部青田组团集?/p>
区、南部龙?/p>
-
庆元组团集聚区,强化组团发展?/p>
四级:注重城乡统筹,构筑丽水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卫星镇?/p>
、一般镇为层级骨
干的城乡聚落体系,打造传统特色村庄?/p>
?/p>
2
)丽水城镇化发展总体战略方针是:
强心、优镇、美?/p>
强心战略,即重点发展浙西南中心城市,强化丽水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积极发展经济板?/p>
中心城市和县(市)域中心城市,结合点
-
轴发展,强化小城市建设?/p>
优镇战略,即结合新型城市化的要求,择优着力打造和培育中心镇,合理调整引导一般镇?/p>
美村战略,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农村社区职能的完善,努力促成城乡体系整体协调发展?/p>
四、市域综合交通规?/p>
按照“强化通道、优化网络、突出枢纽、注重服务”方针,推进运输通道建设、优化基础设施网络?/p>
完善交通枢纽体系?/p>
努力建设旅游交通网络?/p>
发展支持保障系统?/p>
规划丽水市高速公路主骨架?/p>
“两纵?/p>
两横、七支?/p>
;规划国道形成以“两纵、两横”和省道“五纵、九横”交通网;并规划形成“两纵两?/p>
两辅”井字型铁路网布局;并通过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联系中心城市与各组团城市?/p>
五、市域旅游规?/p>
结合市域空间结构,形成“一心多点五级”的市域旅游城镇格局,即强化中心城市旅游功能,加?/p>
其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组织中心和集散中心地位,重点加强中心城市生态景观、特色街区和接待?/p>
务设施建设,并以全域景区化打造为指导,加快各类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市域旅游中心城市、旅
游县城、旅游风情小镇、旅游特色乡村和旅游综合体”的全域旅游格局?/p>
同时,结合点轴模式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形成“二轴三区”的旅游发展布局。即缙丽龙旅游轴线?/p>
松丽青旅游轴线两条轴线和东部(丽缙青云景)旅游功能区、西北部(遂松)旅游功能区和西南部(?/p>
庆)旅游功能区三个分工协调旅游功能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