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p>
古代近东艺术
种植和储存农作物以及饲养动物作为食物?/p>
是新石器时代各民族的标志性成就,
从此?/p>
逐渐改变文明的进程?/p>
人类过去以追逐野生动物群和采集食物为生,
在摆脱这种状态之前不
久,
他们开始建立永久定居点?/p>
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
这些定居点的规模超出了村落的界线?/p>
发展成更大的城市?/p>
西亚各地都出现了小的农业乡镇?/p>
但在公元前第四个千年?/p>
人口多达?/p>
万的大规模城市开始兴起,
大多数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p>
城市的出现对于人类生活和
艺术作品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p>
“两河之间的土地?/p>
为新石器时代的农人提供了许多机会?/p>
虽然在今天,
这个地区基本
上是块贫瘠的平原?/p>
但文字、考古和艺术方面的证据表明,在文明初现之时,那却是一片植
被丰富的土地?/p>
那里的人们掌握了灌溉技术,
充分利用两条大河及其支流?/p>
使肥沃的土地?/p>
得更加富饶。新技术和新发明,
包括轮子和犁,以及用黄铜和青铜铸造工具,提高了食物产
量,推动了贸易发展。这些族群在成长繁荣的过程中,发展成为社会组织分明的城邦?/p>
这种
组织方式能够解决城市生活的种种问题?/p>
劳动?/p>
贸易和物质交换的专门化,
争端解决的机制,
以及防护墙的修建?/p>
都要求有一个中央权威和政府?/p>
而这种中央权威和政府也的确顺应需?/p>
发展起来了?/p>
伴随这一社会组织形成的有效管理很可能产生了也许是最早的书写体系?/p>
该体系大约于
公元?/p>
3400
—前
3200
年形成,
是用尖笔在黏土上按压而成的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被用于记
录财产清单。到了约公元?/p>
2900
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已将象形文字改进成为一系列楔形?/p>
号,被称为楔形文字(
cuneiform
,源自拉丁语?/p>
cuneus
?/p>
,意为“楔子?/p>
?/p>
。这种文字被用在
早期的行政报告和公元前第三个千年末期苏美尔(
Sumer
)的《吉尔伽美什史诗?/p>
?/p>
Epic
of
Gilgamesh
)中。近东古代的大部分时期一直使用楔形文字,在控制该地区的多个集团之?/p>
形成了一道文化桥梁?/p>
不同的集团用楔形文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p>
随着文字的发明,
人类?/p>
入了历史时期?/p>
美索不达米亚的地形对当地兴起的文明还有其他深远影响?/p>
城市兴盛在美索不达米亚和
尼罗河谷的时期接近,
但狭长而肥沃的尼罗河谷两面都有沙漠保护?/p>
而美索不达米亚是一?/p>
开阔的低谷?/p>
两条大河及其支流在这里纵横交错,
几乎没有什么天然屏障?/p>
由于各个方向?/p>
畅通无阻,
因此常常有想侵占这片肥沃土地的人闯入这一地区?/p>
实际上,
近东的古代历史是
一部多元文化史,城邦之间战火不断,只是间或实现统一。虽然权力更迭频繁,但美索不?/p>
米亚的视觉文化保持了一种惊人的稳定性?/p>
两大主题产生了:
艺术被用于实现和反映政治?/p>
力;美索不达米亚人还使用了视觉叙事手法,探索通过艺术陈说故事的技巧?/p>
苏美尔艺?/p>
美索不达米亚的第一个重要文明出现于苏美尔地区南部,
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p>
汇处附近,公元前
4000
年之前的某个时期,几个城邦在这里建立起来(见地图
2.1
?/p>
。直?/p>
约公元前
2340
年,
这些城市在苏美尔人的统治下欣欣向荣?/p>
我们不知道苏美尔人是什么人?/p>
学者们常常能够通过共同的语言习惯来确定各民族间的关联?/p>
但苏美尔语与其他任何已知?/p>
言都没有关系。自
19
世纪中叶以来,考古挖掘发现了许多早期的黏土板,上面刻有楔形?/p>
字,内容包括财产清单、国王名录,以及诗歌(图
2.1
?/p>
。许多最早的发掘活动都集中在《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