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议论文升格训练:论证求变
——方法多样,论证灵活
一、常见论证手法:
?/p>
1
)例证法
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p>
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
广。事实胜于雄辩,运用事例进行论证,既是立论的依据,使读者确信作者观点的
正确,也是驳斥对方观点的需要,从而使说理更加具体、充分、有力?/p>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借助事实论据说理,不等同于简单的事实罗列,要?/p>
开以事例代替论证,只有叙述没有分析的误区。在概述事例之后,要尽力挖掘材料
中包含的内容,将它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p>
参考示例:
“忠?/p>
《出师表?/p>
?/p>
孝则
《陈情表?/p>
?/p>
?/p>
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
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p>
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p>
诸葛亮六出祁山,
巧计破敌军,
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p>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p>
”这是后人为
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p>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p>
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p>
?
然?/p>
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
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p>
。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p>
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p>
在他们的感恩枝头灼灼其华?/p>
为论述“感恩”这一话题,作者列举了诸葛亮和李密两个人的事例,并且分
析了两人的感恩之举,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无可争辩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因?/p>
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p>
列举事例还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谈《骨气》一文中为了论证我们中国人是?
骨气的这一论点,列举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p>
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拿美国的‘救济粮?/p>
”等典型事例,以
一当十,充分有力?/p>
?/p>
2
)对比法
把两种性质不同或有差异的事物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p>
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
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
固。运用对比论证方法很多,既可以是对立事物是对比?/p>
参考示例: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p>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p>
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p>
?/p>
《劝学》中把“骐骥”和“驽马?/p>
?/p>
“蚓”和“蛇”从自身条件优劣、奔跑寻?/p>
态度、最后努力结果等进行对比,自然得出结论: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一致。在
对比分析中,揭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本质,辨明是非真假,达到论证中心论
点的目的。对比论证容易使读者分清优劣,明确取舍?/p>
?/p>
3
)引证法
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
警句等来证明个别性论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p>
例如?/p>
即使在遭到别人的“白眼”时,不要灰心,不妨试一下“孤芳自赏?/p>
?/p>
其实在自己的内心也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只是你对它疏忽了,诚如李白所吟唱?/p>
“天生我才必有用?/p>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为何不让它放出更耀眼的光芒?/p>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p>
“只有会爱自己的人,才会爱别人?/p>
。一个连自己也不会欣
赏的人,难道会欣赏别人吗?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找出自己的亮点,学会欣赏
自己。——《学会欣赏?/p>
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
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p>
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怎么用好引证法呢?/p>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