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p>
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p>
教育的认?/p>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p>
有三?/p>
作为一种方?/p>
作为一种社会制?/p>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p>
在我国,
“教”与“学”是词源?/p>
1906
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p>
。民
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p>
。此后,
“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p>
?/p>
“学?/p>
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
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p>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p>
1
、从社会的角度定?/p>
有三个层次:
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p>
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p>
狭义的:
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
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p>
?/p>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
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
所需要的人的活动?/p>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p>
2
、从个体的角度定?/p>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p>
“成功地学习知识?/p>
技能与正确态度
的过程?/p>
?/p>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p>
?/p>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p>
3
、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p>
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
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p>
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
;循环定
义(狭义的)
?/p>
个体角度?/p>
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p>
外延过于?/p>
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