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读写结合”是我国写作教学中的一条规律,长期?/p>
来,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大家?/p>
从的如何呢?目前的现状是,我们强调“读写结合?/p>
,其实,
并未在强调两者的“结合?/p>
,而仅仅是强调了阅读对写作?/p>
重要作用,乃至于唯一意义,而且往往是不至前提地加以?/p>
调,也就是说?/p>
“读写结合”在很多情况下只停留于观念,
而在写作过程的实际指导中,未真正地找准两者的结合点,
结果导致读写分离?/p>
我们通过梳理发现,找不准结合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未能找到“空间的结合点?/p>
,主要在于不能做?/p>
“面”与“点”的结合。所谓“面”就是指只泛泛地要求?/p>
生“读?/p>
,并要求学生做词语卡片、读书摘录、名言警句?/p>
萃、火花集等,作所谓的材料上的、思想上的和语言技巧上
的“积蓄?/p>
;所谓“点”是指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每次训
练的重点。这些“泛读?/p>
,这些“积蓄?/p>
,这些“面”上的阅
读无疑会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对具体的某一
次写作活动的“点”究竟有何现实的帮助,我们往往缺少?/p>
考,导致日常的积累与具体的写作活动相脱节,长此以往?/p>
学生也失去了“读”的兴趣。二是找不到“时间的结合点?/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