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符号互动理论述评
米德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思想
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集中表现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中
,
该书是他?/p>
学生在他去世后根据课堂笔记及相关资料编辑出版的?/p>
其符号互动理论是以两?/p>
假设为前?/p>
:
第一
,
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p>
,
以求生存
;
第二
,
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p>
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p>
[ 2 ]
由此
,
人的心理也好
,
自我也好
,
社会也好
,
都将?/p>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才能产?/p>
,
它们都具有社会的意义?/p>
1.
方法体系———社会行为主?/p>
贯穿于米德整个符号互动理论的是他社会
行为主义的立场。这种心理学不仅是一种方?/p>
,
是有关心理问题的研究取向和探
究路?/p>
,
还是一种观念和体系
;
它是在对此前的各种心理学
,
特别是华生的行为?/p>
?/p>
,
作批判和检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
[3 ]
他的社会行为主义包括两个方面
:
首先是行为主义的?/p>
表现在他接受了广义的行为主义的研究取向———通过对行
动的研究来探讨经验?/p>
但米德认为华生的行为主义关注的只是对外显的可观察?/p>
动作的研?/p>
,
而外显的可观察的动作并不是动作的全部
,
身体内部发生的一切也
是动作的组成部分?/p>
因此
,
米德认为研究动作不仅要关注可观察的动?/p>
,
还应从动
作的观点来看待意识本身?/p>
其次是社会行为主义的?/p>
米德认为思维和意识是在行
动中产生?/p>
,
但人们并不是作为单独的生物机体来行动?/p>
,
相反他们的行动是?/p>
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米德指出唯心主义者和行为主义者都忽视了社会的方面?/p>
由此
,
米德强调要从能动的、进行中的社会过程以及作为其组成成分的社会动?/p>
出发
,
?/p>
从社会的观点、至少从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交往的观点出发来论述经验?/p>
2.
心灵?/p>
遵循社会行为主义心理学将社会动作置于研究的核心位置的?/p>
?/p>
,
米德在论述心?/p>
(mind)
?/p>
,
引入了一个概念———姿?/p>
(ges2ture) ,
认为?/p>
为社会动作的开始阶段的姿态在心灵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
在他
看来可以且应从社会过程中分解出姿态?/p>
人类与动物一样具有使用姿态进行沟?/p>
的能?/p>
,
姿态的沟通是一种最简单?/p>
最基本的沟通形?/p>
,
但是人类并不只限于这?/p>
形式的沟?/p>
,
人类能够把他
人的观点自觉地反映到自己的行为上来。一种姿?/p>
,
如果在表现这种姿态者的?/p>
上和在这种姿态所针对者身上能够引起同样的反应
,
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姿态。姿
态的意义就是这种共同的反?/p>
,
这种共有的意义的出现使符号沟通成为可能?/p>
[2]
在米德看?/p>
,
人类象征符号沟通的最显著的特点在?/p>
,
他们不只限于使用身体?/p>
?/p>
(
无声姿?/p>
) ,
而且使用语词
(
有声姿?/p>
)
———有共同的或标准化意义的语音
符号
,
但“有声姿态尤为重
?/p>
,
因为它作用于以同样方式作用于他人的人。”[4]由此
,
有声姿态就成了有意
义的?/p>
表意?/p>
(
有意识的
)
符号
,
是一种思想的表达?/p>
心灵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
?
米德认为
,
心智能力产生于婴儿期
,
婴儿最初拥有无意识的、毫无选择的姿?/p>
,
?/p>
过筛选过?/p>
,
婴儿能够在关系到自己生存的个体那里学到能带来赞扬的姿?/p>
,
?/p>
这一选择的过程中
,
心智能力也由之诞生?/p>
这种对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姿态的选择
,
使得婴儿和其周围环境中的其他成员对姿态逐渐趋于一致的理解
,
并以此作为与
成员之间产生互动的中介?/p>
米德称这种表达相同涵义的姿态为常规姿态?/p>
米德?/p>
指出
,
当个体具有了运用姿?/p>
,
并且用相同的意义来解释姿态的能力?/p>
,
就标志着
心智、自我和社会的巨大发展。由?/p>
,
米德认为如果一个有机体发展了理解常?/p>
姿态的能力
;
运用这一姿态去扮演他人角色的能?/p>
;
想象演习各种行动方案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