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标识》教学设?/p>
一、文本解读:
《城市的标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珍惜”为主题的一篇主?/p>
课文?/p>
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p>
作者以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树是城市
“唯一不可?/p>
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这一独特的内心感受,实际是表达对环境、对
我们生存其间的文化的珍惜?/p>
本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p>
拟人等修辞手法,
?/p>
别是写城市的“同”与树的“异”时所使用的衬托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p>
本篇课文与以前学习的写树的文章内容很不一样,
是从文化的角度写树体?/p>
的价值,
写树象征的城市品格和人文精神?/p>
作者呼吁人们珍惜树?/p>
用意在于引起
人们关注人文遗产的保护和城市的文化建设?/p>
二、指导思想?/p>
在教学时,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写简单批注?/p>
查找资料、与同伴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感悟、在?/p>
流中去发现,
仔细体会文章的写法及主旨?/p>
教学时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环节
层层递进?/p>
环环相扣?/p>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p>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p>
中,并在城市的“同”与树的“异”的比较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在潜移默化中受
到珍惜城市文化、珍惜城市人文精神的教育?/p>
三、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很多关于树的课文,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说爱树、护树、种
树?/p>
但本篇课文与以前学习的内容很不一样,
这篇文章作者赞美树?/p>
是从文化?/p>
角度写树体现的价值,
写树象征的城市品格和人文精神?/p>
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有很
多问题,
要注重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p>
关注学生的质疑?/p>
学生可能会将认识停留
在保护树木上?/p>
这时教师就要在关键的时候进行巧妙的点拨?/p>
不偏离文章的主旨?/p>
四、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树为什么是“城
市的标识?/p>
,珍惜城市文化传统,珍惜城市人文精神的建设?/p>
2
、体会课文先写雷同后写独特个性,即反衬的写法;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p>
五、教学重难点?/p>
体会城市的“同”与树的“异?/p>
,弄懂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p>
?/p>
六、教法学?/p>
教法:营造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尊重学生的
个性化体验,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选恰当的时机巧妙点拨?/p>
学法:自主学习、学写批注;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发现;探究学习、找到解
决疑难问题的方法;朗读品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并提升语文素养?/p>
七、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常见的国家、城市的标识,课文重点句段,小组合作
目标等)
;户太八号葡萄的图片(叶子不少于
16
片,葡萄
4
串)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城市的市花,以及家乡西安、户县的标识?/p>
八、教学过程:
?/p>
?/p>
?/p>
?/p>
一、了解“标识?/p>
?/p>